-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偏位的处理方法.doc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偏位的处理方法
摘要:随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普遍应用,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工程实践表明在施工管桩时,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偏位,但桩身没有被破坏的,经过检测不影响继续使用的,可以根据各自的偏位程度,考虑采用推顶法或锚杆补桩法进行处理。
Abstract: With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pipe, there follows some problems too. According to project practice, in the process of pile construction, there are many causes will result in the deviation of the pile but the pile itself is un-damaged and will not be influenced to be used again through test. The deviation degree could be considered, the pile jacking method or bolt mend stakes method could be used to treat.
关键词:桩基施工;事故处理;推顶法;锚杆补桩法
Key words: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accident management;pipe jacking;bolt mend stakes
中图分类号:TU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072-01
1工程概况
笔者参加设计的淮阴发电有限公司1×300MW级上大压小热电联产二期工程烟囱底板基础,设计采用C80、Φ600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86根,桩长20m, 桩截面进入持力层(粘土层)大于5m,采用10+10m焊接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500 kN。打桩完成后,桩顶位于自然地面以下3.5m左右。烟囱底板基础范围内的土质分层(自上而下)情况为:①杂填土;①-2素填土,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为主,混杂碎石、煤渣等;②粉质粘土,大多为可塑;③粉土,大多为可塑;④粉质粘土,可塑,土质不均匀;⑤粘土,硬塑,土质均匀,其中开挖范围内为①杂填土和①-2素填土。
该基础所在地原为池塘,基础底板位于素填土层内,挖土深度约3.5m。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间距为2.1~2.3m。先采用机械挖土至桩顶标高以上0.6~0.8m处,然后再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机械挖土时采用一台单斗反铲挖土机,从东向西退挖,土方临时堆放在基坑南侧,高约1.5m,施工十分顺利。但在人工修挖基槽时,发现西南区域基坑内深黑色的杂填土将地表的素填土拱起,且次日部分桩有偏位现象出现。经对桩位的复核,发现偏移量在11~50cm的桩有18根,在51~80cm的桩有6根,以北区域内的桩基基本没有偏位。偏移量的分布有明显的规律,即从南向北递减,从东到西递增。
2管桩偏位原因及其解决思路
2.1 原因分析:该区域原为池塘边缘,南北侧的土质差异较大,北侧的粉质粘土层较好(γ=19.1kN/m3,c=13kPa,Φ=22.6°),而南侧的素填土土层较差(γ=16.9kN/m3,c=6.7kPa,Φ=13.4° )。南侧的堆土压力造成素填土向西南区域滑动产生巨大的推挤作用,引起预应力管桩的偏位,另外,还有施工时由于烟囱基础为环形布桩而产生的挤土效应,压桩时产生的偏心等,以上综合因素导致了桩位的偏移。
2.2 解决思路:为确定被挤偏的桩的损伤程度和完整性,首先对其进行低应变动力检测,发现偏移量小于50cm的桩均未断裂,大部分桩身完整,无明显缺陷,有个别局部开裂,而受损部位均在距桩顶5~10m处;偏移量大于50cm的桩,有明显缺陷,局部开裂较严重,若采用原桩型进行补桩,则施工工期较长,费用很高。因此,同时考虑了以下两种解决方案:
①推顶法(即桩顶施加水平推力)使桩复位。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公式计算得出桩的水平变形系数α=0.6495m-1后,再由式Rh=0.75α3EIχoa/Vx得出允许水平推力值(其中χoa为桩顶容许位移,取10mm);Vx为桩顶水平位移系数,当α×h(桩长)≥4时取2.441;EI为桩身抗弯刚度),即Rh=118.91kN,采用小于Rh的水平推力对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桩身是安全的。
施工时先清除桩前侧的土,最大幅度减少所需的水平推力,再采用小于Rh水平推力使偏位的桩复位,就能保证桩的安全。
按上述处理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