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车辆保险诈骗案件频发原因、特点及对策
浅析车辆保险诈骗案件频发原因、特点及对策 摘 要:车辆保险诈骗案件频繁发生,不仅侵犯保险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干扰保险业务的正常开展,更侵犯国家的保险制度,给社会保障体制和政府公信力带来严重挑战。分析和探讨保险诈骗案频发的原因、特点和防范对策,对于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保障群众的生活安定,减少社会财富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车辆;保险诈骗;原因;特点;防范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百姓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私家车的保有量保持高速增长,汽车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庭。汽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在给百姓生活出行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需要车主们直面,那就是交通事故。众所周知,交通事故危害的不只是公共安全,严重的车祸甚至可能给一个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方面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了获得及时有效的经济保障和医疗救治,最大限度的挽回经济损失,车辆保险孕育而生。车辆保险,是指对机动车辆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负赔偿责任的一种商业保险,也是财产保险的一种。组织经济补偿和实现保险金的给付是保险的基本职能,同样也是机动车辆保险的基本职能,但有一部分人却耍起了“小聪明”,“发现”了其中所谓的“商机”,把保险当成发财的捷径,钻行业法规的漏洞,通过先出险后投保、人为制造出险事故,或是伪造、涂改、添加修车、医疗等发票和证明的行为,骗取保险金,触犯法律的底线
一、车辆保险诈骗案件频发的原因
(一)保险公司审查不严
骗保,起初只是一些车主用来转嫁经济损失的手段,车辆发生一些小的擦碰、损伤时,有“经验”的车主往往会选择伪造事故现场,骗取保险公司赔偿。金额不大,不涉及人员伤亡或是较高额财物损失,保险公司审查人员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久而久之这种行为便成了行业潜规则,纵容了“骗保”现象地频频发生。原本只是少数人发现了所谓的“商机”,随着行业之间的竞争激烈,逐渐演变成为一些保险公司业务人员用来拉保险的手段,甚至成为专业骗保人员的谋生手段
(二)车主法律意识淡薄
大多数的车主认为自己既然为车辆买了保险,那么享受保险公司的理赔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有些车主从一开始规规矩矩的报保险,发展到一旦有所损伤无论是否在保险公司理赔范围,都第一时间想到将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最大限度减少自己的经济损失
(三)行业缺乏监管,业务员素质参差不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的普及,保险公司也越来越多,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中国保监会的监督职责虽然能够有效规范行业行规,但是我国人口众多,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总有鞭长莫及的时候。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很多保险公司的内部管理不能及时跟上业务的拓展,保险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企业内不乏人员为了追求业绩和个人经济收益,在把关审核保险理赔的时候,玩忽职守,不仅存在审查不严的现象,甚至变相成为骗保的“帮凶”。还有一些人在深入了解行业行规之后,利用所掌握的行业内幕,钻行业法规的漏洞,加之行业内部的监管制度缺失,保险公司对于保险定损和理赔审查不够严格,从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车辆保险诈骗案件的频发
(四)法律不健全,犯罪成本低
现行法律规定,有骗保行为必须实际骗取了保险金,这是构成这类犯罪的必要条件,未遂不构成犯罪,这就给犯罪预留了空间。有了机会,心存侥幸的人便有了胆子,“试一试”,得逞了就得逞了,万一不能成功,也构不成犯罪。另一方面,保险犯罪没有像金融犯罪中设立违法发放贷款罪,对保险企业内部人员从法律上的约束力不够。犯罪成本低,就成了骗保案件频发的又一诱因
二、车辆保险诈骗案件的特点
(一)案件性质隐秘,不易被发现
私家车无论在机动车保有量还是类别上都占大比例,这就决定了超过半数以上的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都是私家车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就是金钱,走程序需要一定的时间,于是,很多车主都选择私了,或是简化理赔程序。保险公司一些业务员为了方便投保者办理理赔手续,暗示或者直接帮助车主在审查或是在协商后,相互串通,尽快取得保金。因为信息知晓范围很小,区别于专业骗保,这种涉案金额不高、报案率低、社会危害小的普通骗保行为便很难被察觉。正是这个原因,也让越来越多的车主对占保险公司的一点“便宜”习以为常,没有意识到骗保是一种触犯法律的行为,即使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也很难发挥打击犯罪作用
(二)当事人存在利益纠葛,容易互相包庇
车险诈骗过程中,顶替骗保手法普遍存在。社会群居模式和普遍的人情风俗,致使很多人在碰到朋友请求跟保险公司“打个马虎眼”的事情时,很难推脱。碍于朋友之间的情面问题,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不帮忙是不仗义,便含含糊糊地应允下来。多数车辆保险诈骗案件的案发,都是当事人分赃不均,出现利益纠纷的时候,利益损失较大一方才选择报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析课程改革下散文教学.doc
- 浅析课程改革如何强化学生核心素养.doc
- 浅析豌豆经济价值以及高产栽培技术.doc
- 浅析贝克特戏剧中表现主题艺术方法.doc
- 浅析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
- 浅析财务预算管控体系建立.doc
- 浅析贵州省“交通+旅游”产业发展几点趋势.doc
- 浅析足球进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几点构想.doc
- 浅析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doc
- 浅析跨文化交际背景下“道”智慧.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