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煤炭矿火灾第6章.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炭矿火灾第6章

第六章火灾时期风流的紊乱及其防治;第一节 火灾时期常见的风流紊乱形式;*;*;2、风流紊乱的形式;*;*;2)热动力学方法 根据热动力学的原理,火风压为火灾时期矿井自然风压的增量,其推导的计算公式为:;*; 3、烟流的温度及其计算方法 1)影响烟流温度的因素 烟流温度对火风压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烟流排出的过程中,沿程 各点的温度取决于下述因素: ①火源点燃烧物的燃烧温度; ②距火源点的距离及通过该点的烟量; ③在火源与该点之间,从其它支路参入的风量及其温度。 2)燃烧温度 煤炭充分燃烧(供氧充足)生成CO2时,其燃烧温度可达2500℃。 缺氧燃烧不充分时,生成大量的CO,其燃烧温度可达140O℃。 燃烧温度即火焰的温度,因热量是从物质燃烧的火焰中放出的,燃烧 物质不同,火焰的温度也不相同。表6-1列出几种燃烧物的燃烧温度。 表6-1 矿井常见燃烧物燃烧温度表;*;*;*;*;*;*;*;5、灾变时期的火源分类 1)富氧燃烧(非受限燃烧) 火源燃烧产生的挥发性气体在燃烧中已基本耗尽。 火源下风侧氧气浓度保持15%以上。 2)富燃料燃烧(受限燃烧、贫氧燃烧) 火源燃烧时火势大、温度高,火源产生大量炙热挥发性气体与主风流混合 形成炙热烟流,烟流中氧气浓度低于2%。;3)矿井火灾火源分带;*;5)富燃料类火灾的防治;*;第三节 旁侧支路风流紊乱的原因及其防治;*;*;*;*;2)上行风流中旁侧支路风流逆转的原因;*;*;*;*;2、下行风流发生火灾时风流的方向;1)第一种情况:(hohihl或hohlhi);*;*;*;*;*;*;*;*;*;*;*;*;第四节 主干风路风流逆退的原因及其防治;*;*;*;*;*; 所谓局部反风系统是指在采区内部配置一条平时不用而灾变时才启用的 反风回路,使采区的主要巷道或工作面处于潜在的角联支路中,利用角联 支路风流方向可变的原理,根据需要随时启闭有关的风门,以改变风流方 向,实现灾变时期采区主要巷道和工作面风流反向的应急措施,而矿井主 要进回风巷仍保持原有的风流方向,主扇保持正常运行。 这一措施对于控制火灾范围,撤退灾区人员,抢险救灾都是十分有利的。所谓控制灾变范围是指采取局部反风后,从灾区涌出的烟气,将沿矿井 的主要回风路线排出地面。而不会象全矿井反风那样,整个进回风系统都 颠倒过来.使全矿的进风区域受到火烟的侵袭。 所谓有利于灾区人员的撤退和抢救是指当采区进风巷和工作而上发生火 灾后,由于迅速采取了区域性反风措施,使位于火源下风侧的人员能够较 快地解除火烟的威胁,并沿反风后的进风路线撤离灾区。 上、下山开采的局部反风系统可根据采区与主要进回风大巷的相对位置 不同有以下几种方式:; 1)增辟排烟支路 (1)上山采区增辟排烟支路 如图6-25所示的上山采区巷道布置系统,它的回风上山实 际上是下行风流,如果在其中发生火灾,在反向火风压的作用 下主干风路风流反向,烟流逆退而侵袭工作面人员。 如果在布置工作而时掘一条专用的排烟巷并安设风门T4、T5、 在行人联络斜巷中安设风门T6,平时予以关闭如图6-25a所示称 常闭风门。在采区进风上山和回风上山内分别设置常开风门T2、 T3;在进风大巷内设常开风门Tl。 当在回风上山如图6-25b所示位置发生火灾时,便可采取以下 步骤实现反风。首先将采区人员撤至进风大巷,然后开启专用 反风巷道中的常闭风门T4、T5 及T6,关闭T2、T3风门使采区风流 反向,排放烟流,最后使用大巷中的常开风门T1调节风量,以 冲淡烟流。 采取以上措施后,火势得到抑制,便可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 予以熄灭。;*;*;*;*;*;第五节 矿井火灾时期风流紊乱实例 ;*;*;*;鸡西矿业集团小恒山矿 1990年5月8日,某矿在下行进风胶带斜井两段胶带搭接处发生了一起重大胶带火灾事故,火灾产生的火风压造成了进风斜井的风流逆转,从而扩大了事故的损失,共造成了80人死亡。矿井发火区域局部通风系统示意图如图6-35所示:;矿井概况 事故发生时矿井实际生产能力为200万吨/年。为将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提高到240万吨/年,由第二水平向第三水平过渡,位于输送机胶带巷中的两段胶带在斜井搭接硐室内进行搭接(两台DX型钢丝绳芯强力可燃胶带输送机)。如图10-2-8所示,火源发生在2-4分支的胶带斜井的搭接点位置。 事故起因 某日上午,建井处安装队在井下两段胶带搭接处进行气焊切割作业,至11时30分,队员发现平台上残留的胶末、胶条起火,他们先用木板灭火,后用砂箱中的砂灭火;想用灭火器灭火,但不会使用。火势越烧越大,于是撤离现场,并让人向调度室报告了火情。 救灾经过 11

文档评论(0)

cgsx2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