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诺如病毒流行病学探究进展
诺如病毒流行病学探究进展 摘要:在全世界范围内,诺如病毒是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感染的首要病因,约有18%(95% CI:17?C20%)的急性胃肠炎的发病与诺如病毒存在关联,发展中国家中急性胃肠炎诺如病毒的比例较低为12%(95% CI:9-15%)。本文综述了诺如病毒的病原学特征、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的预防、疫苗研究等内容。诺如病毒具有极强的致病性,可通过人传人,食物,饮水,环境等途径进行传播,在全球食源性暴发的比例约占全部诺如病毒暴发的14%。由于诺如病毒引发的疾病往往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常常在旅游船、军队、医院、学校等群居人群中暴发性流行。诺如病毒感染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尤其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引起诺如病毒感染的基因型主要为GII型,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的主要为GII.4型,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引起2016年冬季日本诺如病毒大流行的基因型为一种重组后的新的变异株GII.P16-GII.4_Sydney2012。美国诺如病毒暴发监测网络CaliciNet监测显示,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GII.P16-GII.4_Sydney2012在所有暴发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2%。建立广泛的监测网络对流行的诺如病毒分子分型进行监测,对于研究疫苗,预防控制大规模的暴发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诺如病毒;基因分型;传播途径;疾病负担;疫苗
诺如病毒最早报道于1972年,实验人员从诺瓦克一所学校暴发的急性非细菌性胃肠炎病例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来一种27nm的病毒颗粒,并命名为诺瓦克病毒,后来更名为诺如病毒[1]。在全世界范围内,诺如病毒是所有的人群和年龄组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原因, 全球50%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由诺如病毒引的,也是急性胃肠炎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负担的首要原因,全人群均可发病,但是在儿童和老年人人群中高发[2] ,可能是老年人和儿童等免疫力低下所致。诺如病毒引起了人们的巨大关注,对诺如病毒的研究也不断深入。2016年冬季,日本监测机构监测显示,诺如病毒感染较往年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已报告的病例数仅次于2006年诺如病毒大流行的水平。近年来,关于诺如病毒的病原学研究,传播途径,疾病负担以及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将就诺如病毒最新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1. 病原学特征
1.1 形态特征
诺如病毒是一组无包膜单股正链 RNA 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直径约为26~35nm,无包膜,表面粗糙,球形,呈二十面体对称,基因组全长约 7.5?\7.7kb,编码3个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s, ORFs)。基因组在5由蛋白质连接,在3由多聚糖连接。ORF1主要编码非结构蛋白,从N端(氨基端)向C端(羧基端)编码p48,NTPase,p22,VPg,3CLpro和RdRp。ORF2编码主要衣壳蛋白,ORF3编码次要结构蛋白VP2。诺如病毒衣壳由90个主要衣壳蛋白VP1二聚体和一两个次要结构蛋白VP2拷贝组成[3]
1.2 基因分型
长时间以来,在实验室研究中一直无法对诺如病毒实现体外培养,因此不能对诺如病毒进行血清型分型,也给对诺如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带来了困难.一项2016年的最新研究显示,已经在干细胞来源的人肠道细胞实现了诺如病毒的体外培养[4]。根据基因特征,诺如病毒被分为6个基因群GⅠ?\GⅥ,有研究人员对香港的狗粪便样本中的诺如病毒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对VP1的分析结果显示与已知的诺如病毒不同,可能是一种新的基因型GⅦ,其中 GⅠ, GⅡ是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的主要基因群[5, 6]。GⅡ能被分为19个亚型,全球约85%的诺如病毒导致的急性胃炎肠暴发是由GⅡ.4型引起的[7]。诺如病毒变异较快,每2-3年就会出现新的变异株并大规模的取代之前的毒株开始流行。从1990年到2013年,共有7个不同的GⅡ.4型变异株与全球范围内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相关[8]。国内从2003年1月一2012年6月共报告83起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GⅡ.4型变异株也是国内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发生优势株[9]。2014-2015,北京市的监测结果显示GII.17型在北京市诺如病毒感染病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10],2016年,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引起2016年冬季日本诺如病毒大流行的基因型为一种重组后的新的变异株GII.P16-GII.4_Sydney2012[11]。美国诺如病毒暴发监测网络CaliciNet监测显示,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GII.P16-GII.4_Sydney2012在所有暴发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2%[12]。关于GⅡ.4变异株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流行和主导地位的原因进行了众多的研究,但尚未完全得到解释,目前主要的机制包括抗原漂移,大规模的人与人传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