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几种作物产量预测模型及其特点分析_林绍森
第 20卷 第 3期 西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Vol. 20 No. 3
2005年 9月 JOURNAL OF SOU THW EST UN IV ER SITY OF SC IENCE AND TECHNOLO GY Sep. 2005
几种作物产量预测模型及其特点分析
林绍森 唐永金
(西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绵阳 62 10 10)
摘要 :作物产量预测是农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农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不少学者进行了大量
( )
研究并建立了许多预测模型 。简述了常用的 GM 1. 1 灰色预测模型 、趋势 —随机预测模型 、神经网
络预测模型和组合预测模型的原理 、方法 ,并就应用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简要评价 ,为人们的选择性
使用提供依据 。
( )
关键词 : GM 1. 1 灰色预测模型 趋势 —随机预测模型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组合预测模型
中图分类号 : S11+ 4; O2 1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 1 - 8755 (2005) 03 - 0055 - 06
Ana ly sis on Som e Foreca sting M odels for Crop Y ields
and The ir Character istic s
L in Shao sen , Tang Yongj in
(S chool of L if e S cience and E ng ineering, S ou thw es t Un ivers ity of S cience and Technology,
M iany ang 62 10 10, S ichuan, Ch ina)
A b stract: Crop yield foreca sting is an importan t field of agricu ltu ral scien tific re search and p rovide s an im
portan t ba se for agricu ltu ral decision. M any foreca sting models have been pu t forward and set up. The p rin
cip le s and m ethod s of fou r foreca sting models, however, including grey dynam ic model, trend - state m athe
m atical model, neu ral net foreca sting model and compo sing foreca sting model are in troduced concisely, and
their app l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s are analyzed p relim inarily.
Key words: GM ( 1. 1) Grey D ynam ic Model; trend - state m athem atical model; neu ral net foreca sting
model; compo sing foreca sting model
作物生产是一个自然再生产和社会经济再生产的过程 ,作物产量的高低既受气候 、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
响 ,又受政策 、投入 、科技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有些因素可以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