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Vol. 23, No. 8, 1437–1452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5.0 1437
*
自杀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及研究展望
杜 睿 江光荣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9)
摘 要 自杀行为主要包括自杀意念、自杀企图和自杀。流行学的调查结果发现, 我国近 10 年来自杀率显著下
降, 尤其是女性, 但农村老年居民一直是自杀的高发人群。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众多, 主要包括生物学因素、精
神障碍和心理因素。其中心理因素包括易损特质、失调认知和心理痛苦。这些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自杀风
险。自杀行为的理论模型试图跨越精神障碍来解释自杀行为。目前研究者较关注自杀行为的发展过程及机制研
究。未来研究可以考虑从“意念”至“行动”的转变趋势, 研究方法需要突破, 本土化研究也亟待开展。
关键词 自杀行为; 心理病理行为; 流行病学; 精神障碍; 生物学因素; 心理因素
分类号 R395
自杀行为(suicidal behavior), 包括与自杀有关 suicidal ideation、suicidal thoughts、suicidal ideology
的想法、非致命性自杀企图和致命性的自杀 与 suicidal preoccupations; 自杀企图的术语有36
(Silverman, Berman, Sanddal, OCarroll, Joiner, 个之多, 如:suicidal attempt 、deliberate self-harm 、
2007) 。自杀行为, 不仅让每个家庭遭受巨大的悲痛, non-lethal suicide 与parasuicide 等; 而自杀的术语
也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研究者们一直致力 有27 个, 如:suicide、committed suicide 、completed
于找出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 近10 年以来相关研究 suicide、lethal suicide attempt 与self-inflicted suicide
迅速增加。以“suicide”为检索词在美国心理学会期 等(Silverman, 2006)。其中, suicidal ideation、suicdal
刊全文数据库(EBSCO PsychARTICLES) 中搜索, attempet 和suicide 出现频率最高。
1995~2004年期间出版的文章有15325篇, 2005 年至 在概念界定方面, 自杀意念是指那些丧失活
今已增至有 30247 篇。与此相比, 国内的自杀研究 下去的愿望, 但还没有导致身体受伤的自杀构想
起步较晚, 尚未引起多数研究者及实践者的关注。 与行为(Beck et al., 1973); 自杀企图是指非致命
因此, 本文将对国外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 性结果的自我伤害行为, 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杀意
进行评述性介绍, 包括概念界定、流行病学调查 图, 其结果可能是受伤或没有受伤(OCarroll et al.,
结果、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理论模型构建, 并 1996)。相对而言, 自杀的定义尚未统一。有研究
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供国内同仁参考。 者统计发现, 自杀的定义有15 个之多, 这些定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