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言预设讲解
语言学概论讲解;预设的起源与含义
预设的分类
预设的作用
预设的运用
结语; 1982 年德国逻辑学家、数学家弗雷格在《意义和意谓》一文中最早提出“预设”一词 ,语言学家通常译作“前提”。
正式提出预设概念的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学者斯特劳森。
20 世纪60 年代随着语义学的发展,这个概念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兴趣,语言学家把他作为一种语义关系来研究,预设研究于是进入了语言学领域。语义学家研究“语义预设”是从逻辑真值角度出发,将预设看作一个命题成立与否的必要条件,目的在于揭示句义间的逻辑关系,判断命题的真假。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基南等语言学家注意到预设与语境的紧密联系,把预设引入语用学范畴。“语用预设”涉及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语言使用者和语言环境,关注这些语言外部因素导致的超越了话语字面意义的动态变化。
;; 预设的定义
预设通常是指说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句子时所进行的假设,即使说话者话语适宜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是语言表达形式与一种可以通过语用推理获得的隐含意义之间的关系。
预设是一种语用推理,它是“在语言结构的基础上,依靠逻辑概念、语义、语境等推断出话语意义的先决条件。”
; 预设的分类
预设的种类一直存在分歧。传统逻辑学把预设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类。但后来逻辑学家多反对这种分法。语言学界对预设的分类也没有一致观点。在此说几种比较常见的分类; 语义预设是静态的,逻辑抽象的。语义学家从真值条件出发,将预设“看做是一种特殊的蕴涵关系,是句子和命题之间的关系。”
语义预设:两个命题之间存在的如下关系:当A有真值时,B必然为真,那么A预设B.如:
(1)Lisa ate the apple on the table.
(2)Lisa didn’t eat the apple on the table.
(3)There was an appIe on the table.
;语用预设,又称语用前提,是由Stalnaker (1970)最早提出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语用预设指的是说话人言语的语境所作的设想;
语用预设是施行一个言语行为所满足的恰当条件;
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或者说是背景知识,这种共有的背景知识在话语的发出和理解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语用的角度来观察预设,归纳起来,最重要的是考虑预设的以下 6 个特点。
;(1)合适性:最早对预设的合适性进行研究的是菲尔莫。他从言语行为的合适条件出发,认为语用预设就是指“通过一句话来有效地实施某一个言外行为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也就是说,在发出言语行为时,说话人要考虑听话人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其话语。; 例:PIease turn on the light
双方都明确要开灯
所指的那盏灯是关着的
说话人知道听话人有能力; (2)共知性:指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对共知信息的假设或交际双方所共同接受的信息,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所共有的背景知识、交际场合的情景和交际双方的相互关系等。;例:
小张邀请好友晚上去他家吃饭,好友答应如果不去看女友就来。傍晚,小张打电话给好友:“在干吗?”“准备出发”“好,快点,我们都在等你”“不,我出发去看女朋友。”
此处幽默效果的诱发因素就是基于取消了预设共识性,小张理解的“准备出发”是去他家,而好友指的是出发去看女朋友。; (3)单向性:指预设是由说话人单方面做出的,在被听话人理解之前只有说话人自己知道预设的含义。例:
甲:你这人真够阿Q的!
乙:阿Q?
听到甲说阿Q,乙不知所云,是因为他不知道甲所说的阿Q是什么意思,或者他不知道甲指的是自己的哪一点,所以才要求甲明示。
; (4)主观性:指带有断言性质的语境假设,预设本身并不具有必然的真实性或正确性。
例:
Dogs love Yappy dogs food.——某宠物食品广告
小狗是否喜欢广告中的狗食品??
这是人为主观的强加。
?
;(5)隐蔽性:指说话人没有将预设信息明白地表达出来,而是将其隐含在话语之中,这种隐含的信息是交际双方所共知的。例:
A:你说谎的时候会不会紧张?
B:不会。不,我从来不说谎!
A的问话含有一个预设:B说过谎。而B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答“不会”,其实等于认可了A的预设。
; (6)可撤销性:在一定语境下,语用预设可以撤销,这种可撤销性“依赖于说话者的态度和信念。” 也就是说,说话者可以通过做出另外的声明或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诗词鉴赏曹宝贵新.ppt
- 诗经豳风七月.ppt.ppt
- 诗词鉴赏手法之对写法2014.1.15张俊伟.ppt
-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ppt.ppt
- 诗词鉴赏炼字炼句.ppt
- 诗词曲三首授课课件.ppt
- 诗经-溱洧.ppt
- 诚信到永远.ppt
- 诗歌鉴赏复习_经典课件.ppt
- 话术之精髓.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