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俗大雅话皮影.doc
大俗大雅话皮影
皮影艺术是一种靠操纵影偶傀儡的表演,靠精美的影偶在灯下投影于影幕,靠对剧情及故事的演绎,靠人声的道白及歌唱,靠各种乐器伴奏,靠各种拟音对影偶动作的同步配音的综合时空艺术。关于它的起源,有周秦说,有汉唐说。但皆因记载零星而没有定论。到北宋时期,关于皮影的制作表演的记载已层出并比较详尽了。到北宋时,皮影艺术的发展已相当成熟,就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皮影戏表演的那种样式了。它在华夏农耕社会的环境中普及于乡村市井一千余年,它是诉诸于人们精神及心灵需求的一种民间的大俗大雅的艺术形式。
人类对自己童年的思索,是一种幽思,是纯精神状态的。在汉民族原来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形态中,这种思索表现得尤为突出、强烈。在封建士族阶层,他们靠的是浩繁的历史典籍;而绝大多数处于文盲状态下平俗的农民群体,他们也在思索自己民族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他们靠的是一些民间艺术。这种同一文化在分散偏远乡村的传承,皮影艺术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的。自从盘古开天地直到清王朝,这近乎完整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足迹,几乎都是原来传统皮影艺术演绎的主要内容。所以,即使是在黄土高坡,穷乡僻壤的农民,他们通过皮影戏也能了解“人”及“己”,乃至国家及民族的历史。陇原河西一带的农民有这样一句俗语:“不看戏影,不知礼义。”“礼义”在这个语境里囊括了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宗教等内容。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在很多影偶箱里,都有他们的形象。黄帝大战蚩尤,神农教民农耕,尝百草发明医药已是影戏的内容了。道教的产生,佛教的东渐,使远古的历史演绎成神话的历史,历史的神话。皮影戏巧妙地把历史文化记忆艺术地传给了乡野的炎黄子孙。从武王伐纣的《封神演义》中的故事起,历代的演义故事、志书、话本、小说就延绵不断,如东周、隋唐、杨家将故事,唐僧取经故事以及各种公案故事,都是影箱里影偶登场的基本内容,是皮影艺人“隔帘说书”的家底。
儒家经典、两汉辞赋、唐诗宋词,通常被认为是“雅”的典型。辞赋用典极多;诗词的韵律平仄更是体现了汉语音律的形式美。从目前所见到的清朝中后期流传下来的影卷手抄本中可以看到,在这种“俗文学”中,贯穿融汇了儒、释、道文化的精髓,叙述时有用典,唱词道白多有韵文,不时也补上几句辞赋、诗词。像唐山影卷的韵文,有“三字头”“五字经”“七字赋”“十字锦”等形式齐整的韵文,读来上口,富有音乐节奏感。这些传世的影卷,有些是影艺人在多年传抄中的集体创作,其中也不乏一些古代知识分子的精心之作。这是在影卷文字上富于文学性的“俗”中见“雅”的地方。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那些明、清时代西部地区的影偶,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去审视,也属罕见的典雅的造型艺术精品。古代民间艺人用写实的、夸张的艺术手法,用富于弹性的线条,用阴阳雕刻的手法,巧妙的黑白灰对比,用民间自制的颜料进行勾、填、染、晕的手法表现出的绚丽色彩,使影偶形象臻于完美。旦角多用阳刻,那全侧面的外轮廓线极富弹性,悬鼻、高额、小唇、一弯细眉和凤眼直连云鬓。大块的镂空只留下外轮廓及五官的造型细线,使人感到古代的青年女子 “面如傅粉一般同,唇似丹朱一点血”,极尽娴雅妩媚之态。净角多用阴刻手法,其眼、眉、鼻、嘴的笔法刀法大胆、夸张,变化多样。有的形象“巨口獠牙,口放霞光千万道”,造型粗犷,酣畅淋漓。净角形象光是眼眉部分的变化,一副影箱中至少有五六十种之多,表现出了人物的身份、年龄、忠奸等特征。如瓦岗寨的人物程咬金的专用头梢形象,从少年到老年,总共有七八种之多,表现了不同的年龄段和身份。古代皮影艺人综合吸收了历代壁画、雕塑、画像石等文化养分,创作出了如此精美的影偶作品。一副影箱,一般有七八十个身段,多的有八百个以上的基本不重复的头部造型。有的形象造型之典雅完美,令人叹为观止。这是民间艺人纯熟的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作品,是完美的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美术作品,是“俗”与“雅”相结合的艺术作品。这些影偶作品,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汉民族道德、文化、历史认同的形象显现。这些影偶作品,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很多形象出乎我们想象,妙不可言。它的内容形式的大众化,紧贴民风民俗,使它“俗”到极致,也美到极致“雅”到极致。笔者看到一件清代传世的驴造型形象的影偶,这是一件运用写实手法、造型准确的牲畜形象。它是由十节身体分段连缀而成,所以头、颈、身、腿、尾可由艺人操弄各种动作。艺人特别在鞍辔刻绘上下了功夫,使这条驴“穿戴”华丽,像个花花公子,里面无疑暗含了艺人有意的揶揄。雕镞艺人还特别突出了它的根具。这件作品太俚俗、直白、大俗到了极点。驴这种牲畜是帮助人们农耕劳作的伙伴,在乡村的生活景观中,是屡见不鲜见怪不怪的。这个充满活力的家伙,一旦闯到影戏中,踢腿、撒野、寻欢,它能起到烘托“剧场”气氛的效果。又因它是畜牲,“不懂事”,所以也并不显得黄色下流。它串缀到影戏中往往有讽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