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邻椎骨折临床探究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邻椎骨折临床探究 [摘要]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KP)治疗术后邻椎再骨折的相关高危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KP椎体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病例,随机分为PKP椎体成形实验组和保守治疗对照组,每组34例,比较两组治疗后邻椎再骨折的发生率。 结果 68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3±2.4)个月,回访示:PKP手术实验发生邻椎再骨折12例(35.29%),对照组发生邻椎再骨折4例(11.76%);体重指数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筛选我院2010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8例纳入本研究,男28例,女40例,年龄55~89岁,胸椎12例(17.65%),胸腰段40例(T11~L1,58.82%),腰椎骨折16例(23.53%)。将筛选对象随机分为PKP椎体成形实验组和保守治疗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53~91岁,胸椎骨折6例,胸腰段20例,腰椎骨折8例,体重指数20 kg/m2 10例,骨密度-2.5 SD 14例;对照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54~90岁,胸椎骨折6例,胸腰段20例,腰椎骨折8例,体重指数20 kg/m2 12例,骨密度-2.5 SD 10例;研究对象均经MRI确诊,骨折时间 综合分析骨水泥注入量可能是PKP术后继发邻椎骨折的高危因素;PKP术后致使邻椎承载的负荷增加,加速其退变,骨折风险增加;Liebschner MA等[14]研究发现,当有15%容量的骨水泥注入椎体时,椎体伤前强度水平即可恢复,骨水泥注入过多向邻椎不均匀扩散应力,致使邻椎承载超负荷而致骨折,注重强调恢复椎体高度者,邻椎再骨折概率增加;骨水泥强化邻椎的最大抗压强度与对应骨水泥强化椎体的最大抗压强度比值为0.81,在同等脊柱纵轴的压力下,增加了邻椎骨折的风险,有研究表明,注入2 mL骨水泥椎体强度即可恢复,要恢复刚度,胸椎注入量约4 mL,腰椎注入量约6 mL,把握骨水泥注入量,既需改善症状又不能矫枉过正是手术的水平与技巧
患椎前缘高度恢复程度与PKP术后继发邻椎骨折呈正相关,过度恢复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畸形,减少患椎终板凹陷,同时增加邻椎负荷,致邻椎发生骨折,患椎矫枉过正增加了邻椎再骨折的风险;陈柏龄等[15]对成人胸4~腰1椎体生物力学研究发现,单侧填充骨水泥可基本恢复患椎的轴向强度,但非穿刺侧刚度在侧方压缩载荷下显著低于穿刺侧,提示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与椎体刚度呈正相关;Liebschner MA等[14]研究生物力学与邻椎关系时发现,单球囊注入骨水泥使其在椎?w内分布不均衡的可能性增加,致使单侧载荷传导增加,生物力学不佳,而双球囊注入骨水泥使其在椎体内均匀分布,使应力均衡致使邻椎再骨折明显低于单球囊注入
PKP术后继发邻椎再骨折是多因素的结果,可能与患椎的矫枉过正、骨质疏松、低体重指数、骨水泥注入量等有相关性,故PKP手术应严格遵守适应证,骨质疏松是导致PKP术后邻椎再骨折的根源,提高操作技巧、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降低PKP术后邻椎再骨折的关键;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程不长,患椎及邻椎的远期情况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Galibert P,Deramond H,Rosat P,et al. Preliminary note o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ngioma by percutaneous acrylicvertebroplasty[J]. Neurochirurgie,1987,33:166-168.
[2] Harrop JS,Prpa B,Reinhardt MK,et 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osteoporosis incidence of subsequ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after kyphoplasty[J]. Spine,2004, 29:2120-2125.
[3] Uppin AA,Hirsch JA,Centenera LV,et al. Occurrence of new vertebral body fracture after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J]. Radiology,2003, 226:119-124.
[4] Fribourg D,Tang C,Sra P,et al. Incidence of subsequent v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