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艺术的“情理合一”.doc
浅议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艺术的“情理合一”
摘 要: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独具自身艺术特点,“理”方面的木质架构层层叠加、重力支撑的完美设计以及轴对称的理性思维设计理念,“情”方面的庭院家庭生活意识反映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使得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艺术既合“理”又传“情”,笔者在此主要从理性思维与人文情感的角度浅议一下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艺术的“情理合一”。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艺术;情理合一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194-01
谈起中国古代建筑,极具装饰性的屋顶架构、色彩绚丽的颜色搭配、规整的庭院结构等形象都直观的反映在我们脑海中,其对古代生活的直观呈现、对文化艺术的极高造诣皆广为人知,很好的把情与理这二者结合在了一起,将“情理合一”的理念完全融进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上。
一、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艺术的理性思维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艺术的理性思维主要表现在:第一,古代建筑的“墙倒屋不塌”的屋顶设计架构极具理性思维;第二,轴对称的古代建筑设计理念,理性思维的直观表现。具体解释如下:
(一)古代建筑的“墙倒屋不塌”的屋顶设计架构极具理性思维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艺术很具特色,高墙、大屋顶、高台、台楼、大门等都是建筑的标志所在,尤其是纯木架构的屋顶设计,结构灵活易于拆装,木头的柔韧性与架构设计的坚固性融合在一起,适应性比较强,而且在中国古代,钢铁很少见甚至没有,木头取材更加容易,便于打造各种形状,使屋顶的木头按照设计好的架构层层叠加,“墙倒屋不塌”的谚语就很好的说明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极具理性思维,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整体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并不是靠墙壁支撑,而是通过梁架直接传递到立柱上,如此一来墙壁的作用只是装饰分割区间,与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很大不同的。在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艺术中,斗拱曾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位于柱梁之间,主要是传递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直接由地面基础作为支撑,这种理性设计能够加强房屋的坚固性,具有防震等功能,这是其实际作用;另外它还具有装饰作用,构造精巧,向外出挑,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整体看起来更具观赏性。
(二)轴对称的古代建筑设计理念,理性思维的直观表现
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观察就会发现,其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对称美,轴对称的建筑设计理念正是理性思维的结晶。中国古代在建筑设计很早就开始在注重房屋坚固性的同时注意房屋外在的修饰,通过观察现存的故宫,就会深有体会,单个建筑体的屋檐对称、门窗雕花对称使房屋看上去甚是美观,整个建筑群也有其对称中心,街道规整,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每一座房屋都是在事先的规划设计之中,都是主题的陪衬,平面布局简明,方向感强,无论想到哪处,都会按照规整的街道线路到达,对称的设计也易于对整个建筑群的熟悉。在一个建筑群中,一般来说,相对重要的建筑都是安置在纵轴线上,其它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轴对称的建筑设计正是基于封建社会生活的理性思考。
二、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艺术的人文情感
中国古代建筑表面看上去庄严雄伟,很有气势,但其又蕴含着独有的艺术特色,和谐、含蓄、宁静、内向的建筑内在正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在建筑上的表现,包含着强烈的古代生活意念和丰富的文化,有着其独特内在的人文情感。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庭院结构的设计,正反应了中国古代“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古代建筑蕴含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元素,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也起到了载体的作用。
(一)庭院结构的设计,正反应了中国古代“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
大到中国古代皇室宫殿如故宫,小到平常百姓家园如北京四合院,都是被规规整整的围墙包围着,墙内的建筑也是规规整整,整体看来基本都是呈正方形或是长方形,房屋都有自己的核心存在,其它房屋都是围绕它而建。庭院的设计结构反映了中国家庭观念的重视,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在中国古代很受推崇,认为这是家族兴旺的展现,一大家子人都住在一个庭院内,使得家族的力量显得也是很强大,血缘关系在中国一直都备受关注,家族意识很强,庭院结构的设计可以让自己家人更加紧密生活在一起,在家人团结的同时也用一道外墙把其他人拒之门外。中国古代建筑的鼎盛基本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封建思想也是广为流传,“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一类的思想也使得家族中的女人尤其是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生活在层层深入的庭院内,建筑的设计理念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生活理念的反映。
(二)古代建筑蕴含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元素,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也起到了载体的作用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经历了很多朝代,文化也是代代传承,在每个朝代基本都对上个朝代文化有所继承,很多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