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德的梦想之“力与美的结合”.docVIP

浅谈歌德的梦想之“力与美的结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歌德的梦想之“力与美的结合”.doc

浅谈歌德的梦想之“力与美的结合”   摘 要: 歌德在《浮士德》第二卷安排浮士德与古希腊美女海伦结合,两人爱情的结晶欧福良是歌德梦想的体现,即“力与美的结合”,同时也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巧妙结合。但这一梦想的实现,又存在着诸多困难。   关键词: 力与美 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欧福良是歌德的梦想,体现为日耳曼强劲有力的精神与古希腊美丽多姿的艺术的和谐融汇,但这一梦想的实现又存在着诸多的困难。无论是美的流放还是力的丧失,无论是物质信仰的幻灭还是事物表象的遮蔽,歌德的梦想遭遇了种种羁绊。然而将崇高理性与古典之美和谐地糅合到一起,一直是世代人们不倦追求的梦想,特别在当今时代,更值得我们进行审美关照和反思。   一、海伦的流放――美的丧失   争夺海伦是特洛伊战争的起因,这是一个“极像长生的仙女”的女人。古希腊人宁愿遭受十年战争之苦,也不肯放弃对于美(以海伦为代表)的追求。在古希腊,那些力量与线条、光影与色彩、音律与节奏,那表现为奥林匹斯众神形象的日神式的造型艺术(如史诗、神话、雕刻等),那呈现为音乐、悲剧和抒情诗的酒神式的复归世界本体的冲动,无不体现出人生最本质的意义――审美的意义。在这些对于美的执着追求中,人们感受到了对人类终极价值的体验,感觉到自己在生成中,在自己的面前有某种使命。   而现代人在伦理道德和功利主义的熏染下,轻易地就放弃了海伦,放弃了对美的坚守。加缪不无感慨地说道,“如今,我们把美放逐在外;而往昔,希腊人却为她拿起武器。”[1]从建筑到服装,从语言到思想,当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渐渐模糊了城市与城市、国家与国家、甚至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我们又如何能够从中感受到世界大同的美?我们正生活在黑格尔所谓的“大城市”的时代,忙着接收和消化普世的价值,忙着娱乐至死,却遗忘了那些迷人的“黄昏的沉思”。那块“自我意识的土地”、那些永恒的自然之美、“不言”的“天地大美”,早就在不知不觉之中隐遁无踪了。波德莱尔认为,“现代性”意即因缘际会、稍纵即逝,这仅能构成艺术的一半,而另一半是“永恒与不变”。现代性缺失的正是“永恒与不变”的肥沃土壤,所以在现代化都市的废墟之上生长出的只能是一朵“恶之花”,诗人痛心于此,“看吧,现代化城市的高墙必将为献出海伦的美丽而坍塌。”[2]   当海伦的流放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我们必将承担她对我们的报复。失却了美与冲动,思想在繁琐的规则中变得畏缩与胆怯,甚至连思考本身都成为了困难。伴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普遍弥漫着一种文化危机和价值重估的倾向:现象学家舍勒,社会学家韦伯,历史学家特勒尔奇等等,都以一种浓重的悒郁的笔调描述了黄金时代的远去和完整性的消逝。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面认为,科学精神是一种浅薄的乐观主义,使现代人避而不看人生的悲剧面目,从而丧失了人生的根基,惶惶不可终日。而尼采的这本成名作,正是一部关于“古典文化的没落”的著作。在这样的惶恐下,人们对于科学、理性和物质文明的迷信也开始动摇了,人们发现,科学也有其局限性,单纯的物质繁荣只能造成虚假的幸福。内心痛苦与挣扎的唯一清醒的人们,却是一群“被禁锢的诸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现代人流放了海伦,从而最终被海伦流放。   二、塞壬的歌声――表象的遮蔽   在希腊神话里,英雄奥德修斯率领船队经过墨西拿海峡的时候事先得知塞壬那令凡人无法抗拒的致命歌声,于是他命令水手用蜡封住耳朵,并将自己用绳索绑在船只的桅杆上,方才安然渡过。面对塞壬海妖的魅惑,即便机智理性的奥德修斯也难以抵挡(必须将自己绑在桅杆上)。塞壬那美妙的水晶一般的歌声,是黑暗苍茫的大海上破开的一条通往彼岸世界的通道,任何关于正义、道德、理性和力量的阐释,都在它的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在叔本华、卡夫卡等人看来,世界或命运的本相是以它饰物的一面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的。真实、平凡的世界被加以装饰,而这种饰物又为希望提供了某种保证,事实上,孕育并表达了希望的事物(如塞壬的歌声)恰恰就是绝望。“在这里,塞壬的歌声既是宿命,又是慰藉。”[3]这个世界所呈现的饰物的一面是如此炫目奢华,通往彼岸世界的通道又是如此亲切可感,现代人在看似美丽的幻相面前统统失去了抵抗的能力。其实,海妖塞壬脚边那累累的白骨,才是我们被蒙蔽却真实发生的永恒图景。当我们放弃了古典风格的宁静、单纯、简洁和凝练,放弃了文克尔曼所说的古典主义“庄严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当我们沉浸在饰物华美耀眼的表象中,我们就慢慢失去了对世界本相进行探寻的能力。   这是现代人高度力感的丧失,希望通过“歌声”而获得“拯救”的主题却变成了某种麻醉和解脱。尼采像他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一样,知道怎样吸引人群,他的作品会以华丽恣肆的语言和痛快惊人的批判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所有这些诱惑和招摇背后却潜藏着“离经叛道的肯定性观点”。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