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用色.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用色

浅析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用色摘要 本文首先对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施色特点进行了分析,从而引申出影响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用色的客观和主观原因。客观上,民间年画用色单纯的原因主要受工具材料的限制和制作方法的影响。主观上,民间年画的用色主要受到传统五行色彩观的影响,以及受民众追求喜庆吉祥心理因素的影响和色彩自身对人心理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重正色(五色) 对比强烈 中图分类号:J218.3 文献标识码:A 华夏文明,绵延五千余年,其间生成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可谓是灿若繁星。在绘画艺术领域,除却众所周知的中国水墨画(简称中国画)早已被作为国粹展示在世人面前之外,中国的另一类草根艺术形式――民间年画也独具特色 年画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可谓久远。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曾有多处有关年画的记载。例如,冬至日“御街游人嬉集,观者如织,卖扑土木粉捏小象儿,并纸画,看人携归,以为献遗。”这里的“纸画”即是北宋时对年画的称谓。另有“十二月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这里的门神、钟馗都是年画中的一类。可见,在北宋时期年画艺术已十分发达。据当代年画大家王树村先生考证:汉代文献中,已有了关于门神画的记载。至宋代,年画艺术正式形成,至清代年画艺术高度发展,前后历经两千多年,并至今不衰。年画在我国的分布极为广泛,全国大多数省份都有不同风格的年画流传,其中最著名的有: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河北武强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以及四川绵竹年画等。可以说,年画这一画种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 一 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用色特点 1 重正色,抑间色 “正色”“间色”的说法在我国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礼记“衣正色,裳间色。”《考工记“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黄是也。”由此我们大体可知,正色也就是原色,是未经调配的;而间色是由两种正色调配后生成的。在民间画决中我们并未见“重正色,抑间色”的说法,之所以说中国传统民间年画具有“重正色,抑间色”的特点,是由于中国大多数传统民间年画的色彩多选用未经调配的正色(原色),而较少用到间色 纵览各地有代表性的传统年画,除却天津杨柳青年画受文人审美趣味的影响而显淡雅以外,其它年画大都离不了黑、大红(赤)、黄、蓝(青)等这几类纯度较高的色彩;在间色中,除了绿、紫等由两种原色直接调成的间色也较常用外,其它诸如褐、土黄、墨绿、粉绿、洋红等二次以上调配而成的再间色则较少用到。如,河南朱仙镇的年画,采用最多的便是黑、大红、黄、紫、绿这五种色彩;河北武强年画的色彩则主要为黑、红、蓝、绿、黄这五色;四川绵竹年画则多取黑、红、蓝、黄、紫这五色;四川夹江的门神画则多用黑、红、蓝、黄、绿这五色。由这些高纯度的色彩组成的民间年画的画面自然就与文人画的温润柔和截然不同而显得硬朗、明快,恰似民间百姓爽朗的性格 2 画面色彩对比鲜明、强烈 民间年画的用色不仅讲究鲜艳,还讲究对比鲜明。这可以从画面的色彩搭配上看得出来,民间年画的用色多是一种颜色如散花般洒满画面多个位置,如果一处颜色为深色,那么与另一处深色间多会加一块浅色来加以区分,从而使各个色相都能尽展其妍。例如,钟馗头上的黑色帽子与紫色面庞之间就饰以红色帽边来加以区分,从而使画面对比鲜明,清晰夺目。另外,从流传至今的一些民间画决上我们也可发现民间年画多讲究对比施色的特点,最典型的要数“软靠硬,色不愣”这句口诀了。“民间画工把大红、深绿、深蓝、黑叫做硬色,把淡灰或加粉的天蓝、粉红、粉绿、淡黄等,称作软色。”其实这种色彩软硬的区别用科学的色彩知识加以分析,也就相当于一种色彩明度的区别。“硬色”就是明度较低的色彩,“软色”就是明度较高的色彩。“软靠硬,色不愣”讲的就是民间年画注重画面的明暗对比,从而使画面明快醒目。另外还有“黑靠紫,臭狗屎”这句口诀大概也是由于民间艺人发现了黑紫二色明度差别不大,其搭配不够鲜亮才得出的经验总结 由此可见,民间年画在用色上,重正色(原色),抑间色(复色);在画面色彩效果上则具有对比强烈鲜明的特点 二 影响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用色特点的原因 1 客观原因 客观上,影响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用色特点的原因主要在于制作工艺的限制 中国传统民间年画多为手工雕版套印着色而成。所雕版由线版和色版两类组成,线版只有一块,印刷时用墨色,印出来类似中国画里的白描,这也为下一步色版的设计界定了范围。年画不像文人画是为了传达文人淡雅、隐逸的情怀,它的主要功能是装点普通百姓逢年过节时的喜庆气氛,因而多喜欢花色而不喜欢单色。所以除了用线版印出轮廓外,民间年画艺人还要刻制几块色版来为画面印上颜色。在刻制色版时,为了防止刷印颜色时纸张局部凹陷,因而一块色版上的凸起部位要照顾到画面的各个部位,只有这样多点支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