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盎然春之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意盎然春之歌.doc

诗意盎然春之歌   摘 要: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杰出建树、有独特风格的散文家。他的白话散文对“五四”以后的散文作家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朱自清的散文可以说是诗的变体,具有诗的艺术特征。其中,《春》更是诗意盎然,以明快婉转的诗化语言、善于运用侧面烘托的诗歌表现手法、情景交融的诗化意境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春之歌。   关键词: 朱自清 散文《春》 诗化艺术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花草争荣、生机勃发的春之图,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它是一幅秀丽的风景连环画,更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抒情诗,读后让人深切地感到:“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1]   下面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朱自清散文的诗化艺术。   一、诗化语言明快婉转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具有诗化特征。其散文中的音乐节奏之美,是作者内在情绪的涨落,并与诗化的语言节奏有机统一起来。   (一)叠词和散句的巧用,使散文富有诗的节奏韵律美。   朱自清的抒情散文大量采用了叠词和散句,语言张扬着诗的节奏。亨特认为:“虽是散文,有时也显出节奏之充分存在,因而它岔出了它的名义上的类型,而取得了散文诗的名义,就是在诗的领域里的一种半节奏的作品。”[2]朱自清的《春》就是这样的“半节奏”诗化作品。《春》表现了春的到来而引起情绪的飞快流动,语言的节奏和情绪的律动自然吻合、匀称和谐。全篇格调表现出“轻悄”的风格,节奏轻快流利。一份特有的舒美情致充溢于字里行间,给人以无限自然清新的感受。   首先,散句的变化使语言具有强烈的节奏感。《春》一文中多用散句,在散句中夹以排比、对偶和儿化韵,它们交错运用,使语言显得变化多姿、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比如“春花图”中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以排比、儿化韵的交错构造了一个活泼如流水般的散句,宛如山间溪流,清脆悦耳,富有节奏,产生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其次,文中还运用了17处叠词,如“绿绿”、“嗡嗡”、“嫩嫩”、“偷偷”、“稀稀疏疏”、“密密”等。这些叠词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而且增添了行文舒美自然的韵味,使音节舒展悠扬,富有节奏感,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产生音韵美?p音乐美。   (二)讲究修辞,使散文语言具有清新、优雅之诗美。   朱自清的散文注重修辞艺术的运用,修辞的运用使语言具有一种诗意的美感。在《春》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比喻、拟人、排比,使文章语言抹上一种光亮的色彩。比如写春花,用比拟、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各种花的情态色泽,一派生机,花朵之多,花色之艳,争春比美,互不相让。写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如此明艳动人,优雅清新,令人陶醉。朱自清先生运用精妙的修辞艺术为我们勾描出一群栩栩如生的美的形象,舒美情致充溢于字里行间,给人以勃发之感。   二、侧面烘托凸显神韵   朱自清是一位在诗歌和散文上都很有特色很有成就的作家。因为深受古诗的浸润,他的写景散文将我国古诗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烘托运用得炉火纯青,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是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刘熙载语)朱自清的《春》很好地采用了这种借此写彼的侧面烘托手法。作者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表现出春的神韵,写尽了春之精神。   (一)借游春踏青者,写春之勃发。   春天到了,小草最先来装扮大地。面对“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茵茵青草地,人们情不自禁地想全身心地融入其中。他们走出屋子,到田园里去。在那儿,他们笑啊,闹啊,感觉春草软绵绵的,还有一丝儿凉爽的风,多惬意啊。看吧,“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是春送来的这满眼的绿,激发起经历过严冬的人们投身大自然的无限冲动。这里通过写游春踏青者的喜悦之情,从侧面烘托出春草的勃发和它蕴藏着的无限生机。   (二)借蜜蜂和蝴蝶,写花之竞放。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春天的景象被朱自清描写得多么精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