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家钦:悄悄叩响中国舞蹈圣钟的人.doc
马家钦:悄悄叩响中国舞蹈圣钟的人
在中国的舞蹈界,马家钦的名字并不陌生,这位来自常年飘荡着柔风细雨的吴地苏城的女艺术家,却在中国舞蹈的艺术舞台上,奉献了一台台震撼人心的精美大作,给舞蹈界的专家学者留下了深刻难忘的记忆。当2006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当大家刚刚在中国一代舞蹈大师吴晓邦的故乡开完大师百年诞辰大会后,又应邀风尘仆仆来到古城苏州,观看了马家钦为大家奉献的又一台精美舞蹈:昆舞基本训练和昆舞舞台呈现。原来沉默了三年的马家钦,又完成了她艺术生涯中的又一次飞跃,全新创作推出了一台史诗般壮美的古典舞蹈。
整个观摩大家一直都沉浸在一种兴奋与激动中,昆舞的独特新颖优雅唯美,在这些专家学者的心中再次掀起了滔天的浪花。中国舞蹈界资深学者资华筠教授看完演出后说:“‘昆舞’的出现是中国古典舞发展之使然,我无须以溢美之词为之捧颂,却可以确信其发展前景的美好,并怀有更高的期待。”而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罗斌教授看完演出后在研讨会上感慨地说:“昆舞是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产物。它有一个基本走向,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合理的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古典舞教学系统,元素教学和内涵的整合、微观探索和思维的把握是它的意义。”还有中国舞蹈家协会理论研究部主任林力平先生,也在研讨会上激动地说:“昆舞继承、拓展了昆曲的精粹,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古典舞的新篇章,它的艺术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含蓄未见拘泥,精致更觉情动。马氏昆舞的创立,具有极高的中国古典舞美学的审美价值和美育教学意义。”还有许多中国舞蹈界的知名人士:冯双白、赵青、董锡玖、方圆、金秋……在观摩了昆舞后都意犹未尽热烈发言,谈着自己心中的感想。
那么“昆舞”又是怎样的一种舞蹈呢?潜心三年的马家钦,又是怎样创作了“昆舞”,从而再次给中国的舞蹈界带来一份惊喜呢?
熟悉马家钦的人都知道,马家钦曾经以她的《干将与莫邪》《子夜吴歌》《五姑娘》《鬼妹》《绣娘》等一系列舞蹈作品享誉中国舞蹈界,并夺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中国舞剧大奖、编导金奖等荣誉。对于这样一位可以用“作品等身”来形容的艺术家,即使她不再创作作品,人们也不会忘记她了,她似乎就是苏州的一枚珍宝,当苏州人如数家珍谈起这里的一位位艺术家时,马家钦必在其中。
但马家钦似乎就是不肯闲着。2002年,就在《干将与莫邪》步入收获季节、夺得一系列大奖的时候,马家钦又在酝酿她的下一部作品了。2003年,马家钦找到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国际昆曲研究所所长周秦,跟他谈起了关于“昆舞”的构想。直觉告诉周秦,马导又抓住了一个极具学术价值与创新意义的课题。应马家钦的请求,他们邀请当时正在苏州参加首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部分海内外学者,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之后,马家钦经常出入昆剧舞场,访问昆曲名家,加深对昆曲精神的领会。渐渐地,她悟出了昆曲中独特的江南地域风情,明白了昆曲其实就是江南人世代相传的一种情感交流方式,带有典型的柔、顺、含蓄、典雅的水文化特征――因此,与西方芭蕾舞热烈奔放的旋律截然不同的是,昆曲舞蹈的动作应该体现江南农耕文化的特征,就像江南的水,就像江南和煦的风,柔和顺畅,绵绵不断,却又内涵万千。
不久,马家钦从昆剧演员的舞台动作中总结出昆曲身段“含、沉、顺、连、圆、屈、倾”的七字诀,得到苏昆老演员们的首肯。接着,她又着手寻找与之相匹配的舞蹈语言。多年前马家钦曾经从“虫书鸟迹”的古文字形体中悟出一套舞蹈动作,运用于大型舞剧《干将与莫邪》,取得可喜的成功。这次,借鉴以往经验,她抓住昆腔艺术的韵律特征,又归纳出“上、下、平、入、推、拉、延”的七字诀,将舞蹈语言的依据从直观的字形推向更原始也更本质的字声,这是马家钦在思想方法与艺术观念上的又一次突破。对于“昆舞”的审美风格,马家钦也日渐了然于胸,将其归纳为“雅、纯、松、飘、轻、柔、美”的七字诀,至此,“昆舞”的艺术轮廓和文化个性开始逐步清晰起来。
2004年是苏州昆曲界特别忙碌的一年,苏昆版《长生殿》、青春版《牡丹亭》、台昆版《梁祝》相继唱红海峡两岸,而对于马家钦来说,这一年她同样过得忙碌而充实,她心中酝酿已久的“昆舞”日渐成熟。年底周秦从台湾回来,马家钦又请他召集了一次小型研讨会。会上,上海的叶长海、杭州的汪世瑜、南京的丁修询等学者、艺术家都来了。大家听了马导关于“昆舞”的三个“七字诀”,以及关于大型舞蹈诗《昆韵》的编导构想后,都惊叹佩服于马家钦的艺术感觉和创造能力,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春节刚过,马家钦又让她的助手把一个五幕舞蹈诗的文字稿送到了周秦手里。周教授拜读之后再次被马导对生活与艺术的执著精神和感悟能力所深深感动。这部五幕的舞蹈诗由“风”“花”“雪”“月”“醉”五个部分组成,马家钦将她对人生与爱情的全部理解都恰到好处地融化在了整个剧情中。一方面对接了昆曲艺术约定俗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