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黑陶文化与蛋壳黑陶杯浅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山黑陶文化与蛋壳黑陶杯浅说.doc

龙山黑陶文化与蛋壳黑陶杯浅说   摘要:山东龙山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不以装饰取胜,而是以造型见长。黑陶的造型品种除了尖底瓶、罐、盆等外,还有鬲、豆、杯、鼎等品种。蛋壳黑陶器皿是山东龙山文化特有的标志性陶器,也是我国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   关键词: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蛋壳黑陶杯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4-0019-01      据报道,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时,一踏上中国大陆,就提出在访问期间看一看中国龙山文化黑陶蛋壳杯。一个国家元首为何对小小的黑陶杯有这样大的兴趣呢?据说,在国外,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摸一摸黑陶蛋壳杯就能长生不老。”黑陶何以有这般神奇?外国人何以对中国黑陶如此崇拜?本文结合有关资料及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分述如下:   一、龙山文化与黑陶   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先生,在山东省济南章丘县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从未见过的史前遗存──黑陶,黑陶是黄河中游原始文化的代表作。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陕、晋、豫、鲁等地,是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随后各地都发现了和龙山文化时代相当的,以灰陶黑陶为主的文化遗存。广泛分布在陕、晋、豫、冀、鲁等地。这些属于不同文化系统的文化遗存被分别命名为各种类型的龙山文化。主要分部在黄河中下游。所以黑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国华夏民族最早期的人类文明之一。   黑陶是驰名中外的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由于快轮制陶和封窑技术得到普遍采用,因而具有黑(乌黑如漆的色彩)、薄(器壁很薄)、光(具有平滑的光泽)、纽(造型上具有鼻、耳、盖纽以及流、足、扣手等适于使用的各种饰件和功能件)、 “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硬如瓷” 等特点,在不同光线下能呈现不同色泽,刻花精细,造型优美,有极强的表现力。   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工艺,是经过1000摄氏度左右烧成的。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胎黑陶工艺水平最高,这种黑陶的胎壁厚度一般在1毫米以下,表面乌黑发亮,故有蛋壳黑陶之称。   二、黑陶文化代表作――蛋壳黑陶杯   黑陶制作工艺主要利用轮制,烧制时采用封窑烟薰的渗炭方法,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它表面磨光,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黑、薄、光、细为黑陶的四大特点。其中有一种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称蛋壳陶。发现数量极少,仅见于山东地区。一杯高22、6厘米,口径9厘米的蛋壳黑陶杯于山东省日照市出土,现藏山东省博物馆,这件蛋壳黑陶杯为泥质黑陶,器表乌黑光亮;宽斜口沿,深腹杯身,细管形高柄,圈足底座;杯腹中部装饰六道凹弦纹;细柄中部鼓出部位中空并装饰细密的镂孔,貌似笼状,其内放置一粒陶丸,将杯子拿在手中晃动时,陶丸碰撞笼壁会发出轻脆的响声,杯子站立时,陶丸落定能够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设计十分巧妙。这件高柄杯的造型体态轻盈,挺拔秀丽,制作技艺美妙绝伦,是一件绝无仅有的古代艺术珍品。   蛋壳黑陶器皿是山东龙山文化特有的标志性陶器,也是我国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这类器物超薄的器壁如同蛋壳一般,因此有“蛋壳黑陶”之美誉。龙山文化制作蛋壳黑陶使用的陶泥全部是经过了反复淘洗的细泥,陶胎内不见任何杂质,其质地细密坚硬,几乎没有渗水率,说明龙山文化时期的制陶工匠对陶土的选择和烧窑技术的掌握均已达到了十分高超的境地。   蛋壳黑陶高柄杯是由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黑陶高柄杯发展而来,多在墓中发现,但并非凡墓皆有,而是出自较大型的墓葬,在墓中也往往是单独摆放,不与其他的随葬物品混杂,其位置显要。蛋壳黑陶高柄杯的造型一般都是头重脚轻,器壁超薄易碎。因此推断这类器物不可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应是龙山文化时期富贵人家享用的随葬礼器。   中国古代陶器中,有一个群体特别与众不同,它仅见于山东境内龙山文化的早中期遗址,可能与此地独有的陶土材质和独特的制陶方法有关,也是当地人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的反映,它就是蛋壳黑陶,而高柄杯又是其仅有的一种器形。   这件蛋壳黑陶杯的器形可分为三部分,上面是一个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如倒置的花蕾;下面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形态纤巧秀致,有一种动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蛋壳黑陶杯仅仅出土于少数的大中型墓葬之中,说明它在当时就是一种极高贵的用品,并非常人可以享用,极可能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那就意味着社会上已产生阶级分化而即将告别原始的蒙昧,可以说,蛋壳黑陶杯的出现,即已掀开文明的曙光。   举世闻名的蛋壳黑陶杯,“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被世界各国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这也就不难怪,为什么美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