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尼迪克特的日本文化模式探微.doc
本尼迪克特的日本文化模式探微
摘要:本文通过对《菊与刀》这部作品的解读,阐释新的观点,得出新的结论。
关键词:日本;文化;《菊与刀》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102-01
《菊与刀》是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研究日本文化的经典著作,这部作品的完成缘于二战时期盟军美国方面对战败国日本出于军事决策的考虑和需要。本尼迪克特将自己的调查报告在成书的时候命名为《菊与刀》,菊是日本皇室的家徽,刀则是武士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以此为书名来寓意日本文化的双重性。该书自出版以来影响甚广,至今仍是研究日本文化的重要著作。
本尼迪克特采取了文献搜集、深度访谈、本客位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还运用了书中最典型的比较研究法。如日本人的某些观念与亚洲人、西方人进行比较, 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人的性格是矛盾的双重性格;日本文化是有别于西方“罪感文化”的“耻感文化”。 从书中我们还知道“耻感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根源所在,等级制度是日本社会价值体系, 双重性格是日本民族的国民性等,大和民族的核心结构是“耻感文化”。
《菊与刀》中描述日本人的性格是矛盾的。“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 又会被罪恶所征服。他们的军队受到彻底的训练, 却又具有反抗性。”本尼迪克特通过大量的细节和事例剖析了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说其兼有讲究礼仪的“菊花”精神和崇尚侵略扩张甚至不乏残忍的“刀”之武士道精神。“菊”与“刀”代表了日本民族文化的互悖共存的文化意象,也代表了日本大和民族的双重性格,日本人以负恩和复仇两种极端的方式来化解道德上的压力。
对于造成日本人这种矛盾性格的原因,本尼迪克特认为在于日本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特别是日本人的童年教育的方式起了重要的影响。日本人从小就接受尊卑等级制度的灌输,并且日本儿童在生活的前后期存在显著的不连贯性,从肆意纵情到受到越来越严格的训练和约束,使得儿童身上被施加的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成年后的日本人就完全失去了自我。日本儿童教育的不连贯造成了日本人行为的矛盾性和性格的双重性,不断地引发着内心紧张的冲突,致使日本人的性格兼有“菊”与“刀”的特点。
作者对日本的等级制度进行研究,认为等级制度是日本几百年来极为森严、根深蒂固的一种制度, 并且已构成了日本社会结构的框架。日本人从孩子时候就进行这种“各安其位”的自我训练, 因此日本人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都是按照这种文化模式培养起来的。日本人觉得良心的根源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本文化的根源是从家庭关系而来,他们的家庭关系一般是比较紧密的。日本人觉得等级制在日本社会中的存在是合乎情理的。“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深刻体现了日本人严格遵循等级制度的观念。
《菊与刀》中关于日本的耻感文化。本尼迪克特所提出的日本“耻感文化”模式在日本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人的“耻感文化”是依靠外部强制力来实行的。因为日本人极端自尊, 在乎名誉, 害怕失败、被侮辱和讥笑, 所以, 他们认为一个知耻的人就是有德之人。他们从小就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着这种“知耻”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如在幼儿需要断奶时,“所有的母亲都嘲弄幼儿说,如果要吃奶,那就还只是个小娃娃。她们说:‘看你表弟,他才是个大人哩! 他的年纪和你一样小,却不要吃奶; ’‘瞧! 那小孩在笑话你哩。你已经当哥哥了还要吃奶。’用这种讥笑的办法教育孩子早点成人,而不只限于断奶。从孩子能听懂说话起在任何场合都用这些方法来教育。比如当男孩哭鼻子时,母亲就会说‘你又不是个女孩子’,‘要知道你是个男孩等等,或者说:‘那个小孩就不哭’。这种经验对培养日本成年人明显害怕嘲笑和轻蔑是一种肥沃的土壤。”日本人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在具有特权的幼儿时代就已经被埋下了“知耻”的种子。“六七岁以后,‘谨言慎行’,‘知耻’这类责任逐渐加在他们身上,而且背后有强大的压力;如果有过错,家庭就会反对他。”因而,日本人在犯错的时候,会认为坦白忏悔只是自寻烦恼,只要不良行为没有暴露在社会上,就不必懊丧而唯恐自己的罪错被他人所知道。
日本人在对待和处理事情的表现正是“耻感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根源所在并广泛地深入人心, 日本人觉得习以为常。在他们眼中, 一个知耻的人就是有德之人。
《菊与刀》所存在的不足是由于受当时条件所限,本尼迪克特未能亲自到日本进行实地考察,书中也忽略了传统的历史文化对于日本的影响,有时会忽视了在历史背景中的探讨。这样所概括出的日本国民性特征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但对于产生这些不足的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