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章桩土理论与试验研究进展桩是深入土层的柱形构件其作用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较弱地层或水传递到深部较坚硬的压缩性小的土层或岩层从历史发展来看桩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基础形式也是迄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物基础或支护构件属于深基础的一种桩基础因其具有承载力高可靠性大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我国桥梁基础中被普遍采用桥梁桩基主要承受轴向荷载有时由于水流土体侧向滑移风载船舶撞击及车辆制动力等因素也可能承受部分横轴向荷载对于海洋环境下桥梁桩基由于桥梁受到复杂恶劣的海洋环境荷载作用显著其所受环境荷载作用及相应荷载变异都很大
第 2 章 桩—土理论与试验研究进展
桩是深入土层的柱形构件,其作用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较弱地层或水传递到深部
较坚硬的压缩性小的土层或岩层。从历史发展来看,桩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基础形式,也是迄今
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物基础或支护构件,属于深基础的一种。桩基础因其具有承载力高、可靠
性大、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我国桥梁基础中被普遍采用。桥梁桩基主要承受轴向荷载,有时由
于水流、土体侧向滑移、风载、船舶撞击及车辆制动力等因素也可能承受部分横轴向荷载,对
于海洋环境下桥梁桩基,由于桥梁受到复杂、恶劣的海洋环境荷载作用显著,其所受环境荷载
作用及相应荷载变异都很大, 且由于考虑到海深及通航净空, 海上桥梁基础的悬空高度往往大
于常规桥梁,使得水平荷载引起的弯矩值更大。导致其不同于以车载为控制荷载的常规桥梁,
而是以风浪流的水平组合荷载为控制荷载。
2.1 理论研究进展
“在土力学研究中已经把相互作用的研究提到了重要地位,它是系统论思想的体现。 ”-
谢定义(1997)。轴向荷载作用下桩土共同作用理论研究一直是桩基研究的主流,相对比较成
熟,到目前为止,主要研究方法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荷载传递分析法
最早由 Seed和 Reese (1957)提出,澳大利亚著名学者 Poulos 和 Davis (1980)在其经典
著作中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其基本思路是把桩离散成许多弹性单元,每一单元(包括桩端)
与土体之间用非线性弹簧模拟桩-土间荷载传递关系, 桩侧摩阻力与剪切位移的关系用非线性
弹簧的应力-应变关系来定义,这一传递关系称为传递函数。
这类方法的关键在于传递函数 t (z): s 的确定。传递函数的主要形式有指数关系函数
(Kezdi,1957),线弹性全塑性关系函数 (佐藤悟,1965),以Duncan 和 Chang (1970)双曲
线模式来表示的非线性函数 (Kraft,1981及何思明,1999),Heydinger 和 O’Neill 初始切线斜
率函数方法 (1987)以及应用实测的传递函数方法(Seed和 Reese,1955 及张展弢,2003)。
我国学者对该法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如罗惟德 (1990)提出了模拟桩周土约束的全深度
-变深度剪切弹簧约束的解法。陈龙珠等人 (1994)先对双折线硬化模型推导出一组计算桩的
轴向荷载-沉降曲线的解析算式, 并由此分析桩周和桩底土特性参数对曲线形状的影响。 卢应
发等人 (1995)提出了一种以 PS 曲线求解桩的荷载和沉降分布的方法,该方法能划分任一级
荷载下的桩侧摩阻力、 桩端反力和桩侧摩阻力产生的桩身变形, 桩端反力产生的桩身变形及桩
端沉降。台湾学者梁明德、刘乐(1995)对 Kraft (1981)与 Baguelin 和 Frank (1983)的单
桩的 t (z): s 曲线进行了引申,并把剪切模量以双曲线模式表示,应用于刚性群桩分析,研究
认为桩-土-桩之间的互制作用使群桩的刚度降低, 却提高了其极限承载力, 即在同一载荷下,
群桩比使用具有相同断面的单桩安全。并认为非线性群桩 QS 曲线得到的预测值比实测值要
保守。
有些学者把荷载传递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主要研究有:袁建新等人 (1991)结合理论
t (z): s 曲线和试验 t (z): s 曲线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桩荷载与变位的数值分析方法;张保 良
第 2章 桩—土理论与试验研究进展 11
等 (1996)提出一个分析层状地基单桩和群桩基础沉降的半解析方法,在单桩沉降计算中采用
了荷载传递法;王旭东等 (1996)以有限层法和有限元法为基础,结合荷载传递函数,建立了
能够考虑地基土成层非均质性等因素的群桩-土-承台结构共同作用的线性和非线性数值分
析方法;李正仪、罗群 (2003)提出一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群桩沉降的非线性简化分析法,用
双曲线荷载传递模型模拟非线性的桩-土相互作用, 单桩荷载传递模型参数根据单桩荷载试验
得出,同时引入了等效墩的概念,把单桩荷载传递函数推广到等效墩上,同时考虑相互作用而
对函数作出适当修正,从而把单桩分析法推广应用到群桩体系;刘杰等 (2002、2003)对桩侧
土及桩端土均采用线性荷载传递函数, 同时考虑桩周土所分担的荷载及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