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粉管通道介导外源DNA导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pdf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Agi.Sci.2O07,35(36):11773—11774 责任编辑 孙红忠 责任校对 李洪
花粉管通道介导外源DNA导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胡文明 一,徐翠莲 ,王岳光2 (1.塔里木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新疆阿拉尔阱3300;2.青岛农业大学,山东青岛2661o9)
摘要 探讨了花粉管通道法介导外源DNA导入技术的分子机理,并对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转基因后代变异特点及目标性状的鉴定方法
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外源DNA;遗传转化
中图分类号 Q5O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l1(20o7)36—11773—02
S钿 anti 叫jaI60Il 0fⅡleD 肼 hI lc60nTed~que M。diat。d by Tube Palhway
HI5w~ming et al(Institute ofPlant Science andTechnology,TarimUniversity,Mar,Xinjiang 843300)
Abstrac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exogenot~DNA introduction technique mediated by poUen tube pathway were studie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rop
breeding,variance characteristics of offspr~ and testiT】g method of aim character were smmna67~.Ihe prospect of this technique was expected in the
end.
Key words PoUen tube pathway;Exo~nous DNA;Genetic transformation
花粉管通道介导外源DNA导入技术首先由我国科学家 等_1 J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报告基因和目的基因导入小麦,
周光宇_1 J提出并在棉花上应用,经多年的改进和完善,目前 Southern、Northern分子杂交及后代连续4代的检测证明,外
该技术已日趋成熟,并在作物育种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迄 源基因已导入并可以在受体中稳定遗传。1999年洪亚辉
今已在大豆[ 、玉米 3、小麦[4-5]、棉花 6、水稻[ 、高粱 8、 等_8 J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密穗高粱总DNA导入水稻品种,
烟草_9J等作物上应用并获得成功。 从D1代到D5代变异后代中,选育出多个具有高光效、高产、
1 花粉管通道介导外源DNA导入技术的分子机理探讨 优质的新品系。裴新梧等_18J将高粱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
20世纪70年代,周光宇等结合我国远缘杂交的成功经 导入小麦,发现在后代中产生了广泛变异,并从中选育出高
验,提出了DNA片段杂交假说I10。 ,认为当外源DNA沿着 产、抗逆、耐盐碱的小麦新品种。2OO0年王晓娟等[19J报道,通
花粉管进入胚囊以后被分解成片段,大部分片段会被降解, 过花粉管通道法将高梁的总DNA导入春麦8号、陇春13号
侥幸保存下来的DNA片段可能以冈崎片段的方式整合到受 和陇春l0号,经多代选择,获得了5个稳定的后代。在选择
体的染色体上,参与受体性状基因表达的调控或数量遗传, 的后代中,高分子量谷蛋白及其亚基的含量有较大的变化。
影响多基因表达的体系,从而在子代中表现出性状的变异。 3 转基因后代变异特点研究及检测
而后周光宇等从分子水平上加以验证,模拟授粉杂交设计出 3.1 转基因后代变异特点研究 外源DNA导入受体植株
花粉管通道技术并首先在棉花上应用成功 12。万文举等 13 后,可能出现有性杂交和辐射育种中不可能出现的变异,为
认为,外源DNA导人具有基因转移和诱变双重作用。郭光 种质资源的创新、优良品种的选育发挥着积极作用[5,20J。总
荣【14J认为,外源DNA整合时,受体染色体DNA必须断裂为 的说来,其后代特点如下:
外源DNA片段提供“座位”。赵炳然 5J认为,外源DNA导入 3.1.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