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蝴蝶兰叶基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pdf
第28卷 第4期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Vo1.28 No.4
2007年12月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0PS Dec.2Oo7
蝴蝶兰叶基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林清洪 林光荣 曾碧玉 章 宁 刘福平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福建 厦门 361006
摘 要 叶基腐病是蝴蝶兰的1种重要病害。经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鉴定其病原菌有性阶段为红球丛赤
壳(Nectriahaematococca),无性阶段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首次发现叶基腐病的有性阶段。病原菌生长
的温度范围在 13~38℃,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要求较高的湿度,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分生孢子萌
发;该菌能适应于较广泛的pH值范围,但以pH为6.5时最适,它能有效地利用多种碳源,但以蔗糖和葡萄糖
为最佳;也能利用多种氮源,其中以蛋白胨、尿素、硝酸铵为好,而硫酸铵、磷酸二氢铵不利于病菌生长及产孢。
关键词 蝴蝶兰 叶基腐病 红球丛赤壳 茄病镰刀菌 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 $682.31 S436.8
蝴蝶兰(Phalaenopsis)为兰科,蝴蝶兰属的美丽草本花卉,其姿态优美,花色艳丽,形似蝴蝶,开花期
长,在热带兰中素有“兰花皇后”的美称,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近几年,蝴蝶兰在国内的年宵花卉
市场上无比畅销,尽管种植数量迅速增加,高质量的蝴蝶兰仍能销售一空。同时蝴蝶兰的国际需求量也
不断增加,2002年,其在荷兰花卉市场盆花排行榜上已由第 l0位跃居第2位。然而,在蝴蝶兰的栽培
中,常受蝴蝶兰叶基腐病的危害,最下部叶基受侵染后,产生黑色小点,水渍状,形态半圆形或不规则,
后期叶片失水黄化、红化,叶基部出现灰白色菌核,红褐色的子座组织,最后病斑扩展整个叶基部,叶片
断裂、脱落,继续侵染上一片叶基部,直至整株枯死,发病率轻者为5%,重者达到20%左右,严重危害
蝴蝶兰的人工栽培。关于蝴蝶兰叶基腐病国外未见报道,国内科普书中有简单提过,如称黄叶病、镰刀
菌病、黑头病等,命名比较混乱 1,刘淑艳等【 1首次测得蝴蝶兰基腐病菌rDNA1TS区序列。但不涉及病
原菌种类鉴定。为此,笔者对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为有效防治该病
害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组织分离:于2o05年7~8月,在厦门市、福清市、漳洲市等地蝴蝶兰生产基地采集不同品种的病
株,带回实验室后,尽快进行组织分离和纯化,直至获得纯菌种【51。接种试验:将斜面培养纯化的蝴蝶兰
叶基腐病菌配成孢子悬浮液,其孢子密度以在(10x10)低倍镜下观察,每个视野 10~20个孢子。选择无
病株健叶,用毛笔沾孢子悬浮液涂刷下面叶基部,用湿脱脂棉保湿,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定期观察症状is]。
1.1 病原菌鉴定
1.1.1 单孢分离 本实验采用单孢子分离注射器法。用单孢子分离注射器吸取已稀释好的孢子悬浮液
1 mL,轻轻摇动,细心在灭菌培养皿中滴下悬浮液,每个培养皿滴 1个悬滴,在低倍镜下检查,凡是悬滴
中只有 1个孢子的培养皿,倒入已溶化的PS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蔗糖 18 g,琼脂 18 g,水1 000 mL)
(45℃左右),待凝固后,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约2 d左右可长出菌落,挑取菌落边缘小菌块移植到
PSA斜面上纯化培养,供鉴定用【7】。
1.1.2 培养性状观察 将单孢分离的菌种移植在定量 15 mL的PSA平板上培养5 d,后用灭菌打孔器
(直径为2 mm)切取大小一致的培养圆块,移植于定量 15 mL的PSA平板中间,每皿1块,重复10次,
置于25℃下培养4 d后,求出其生长速度,培养5 d后,观察菌落形态、质地、颜色【】】】。
1.1.3 病原菌形态观察 挑取纯菌落制片观察大、小型分生孢子的形态,分隔数,同时进行显微测量其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Zo5l6o61)
林清洪 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植物病原真菌学 联系电话:0592—5759163
收稿日期:2007—02一O1 修回日期:2007—05—09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28卷
大小,大小型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