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锡伯族戏曲艺术考.pdf
2007年12月
第5卷第4期
新 疆 艺 术 学 院 学 报 ’
JOURNAL 0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
锡伯族戏曲艺术考
韩育民
(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新疆 伊宁 835000)
摘 要:锡伯族的戏曲分为平调和越调两种类型。本文通过锡伯族平调由牌《西厢记》与山西闻喜地区流传的
“茉莉花”以及有关曲牌音乐的比较研究,分析锡伯族西迁新疆后以后形成的平调戏曲。
关键词:锡伯族 戏曲 平调 比较 研究
中图分类号:J802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577(2007)04—0OlO—O5
骁勇善射的锡伯族最早生活在东北的自山黑 清朝统一新疆以后,在伊犁惠远城设立了
水,生产方式以渔猎为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伊犁将军府”统辖新疆的政治、经济、军事 锡
锡伯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 伯族定居后与惠远城隔河相望,并向当地的山
了绚丽多彩的戏曲文化。1764年锡伯族奉命西迁 西、陕西、甘肃等地的艺人和当时组织的戏班,
新疆伊犁屯垦戍边,锡伯族在新疆伊犁地区戍边 学习西北地方戏的平调、越调、眉户和曲子小,
期间,积极的吸收西北各地汉族的地方戏,形成了 戏,按照锡伯族人民的审美习惯,与本民族的传
锡伯族的戏曲艺术。 统音乐舞蹈结合,形成了曲子戏形式,并逐步扩
锡伯语将戏曲称为“汗都春”,分为平调和越 大了范围。由于受到伊犁河谷封闭的地缘限黼,
调两种类型。两种戏曲形式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锡伯族所继承的西北地区汉族的地方戏曲,基
一 般不混用。在锡伯族民间也将这种曲子戏的艺 本上保持了原生状态。由此,这些来自西北地区
术形式称为“秧歌儿牡丹”“秧歌调”,锡伯族戏曲 的小戏在锡伯族的传承过程中异变缓慢。到了
也融合了来自西北各地的“秧歌”、“跑旱船”、“跑 20世纪40年代锡伯族艺人,将汉族的有差古典
驴”等曲调和表现的形式。 剧目译成了锡伯文,并用锡伯语演唱,50年代
平调分坐唱和走唱表演形式,坐唱是演员坐 末,文艺工作者们根据长诗《西迁告别》,将其与
着表演,一般不着戏装,有说有唱,一处戏叙述 锡伯族的民歌曲调相结合,编创了反映锡伯族
一 个完整的故事,走唱是由一男一女载歌载舞, 历史的剧目,使得“汗都春”的内容更加丰富,表
配以舞台表演的动作,后来又受到越调的影响, 演形式更加生动活泼,这个时期由于“汗都春”
逐渐形成了说、唱、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 是用锡伯语演唱,因此,也是平调戏曲音乐与锡
现形式。平调的戏曲音乐有曲牌和唱腔之分,曲 伯族传统音乐相融合的时期。据统计现存的有
牌主要用于开场和问奏,例如《公采风》、《对席》 30多种唱腔曲调和数十种曲目。
等八种,唱腔有《玩花灯》、《赤壁》等30多种。锡 一 、 平调
伯族“汗都春”乐队的伴奏乐器有:四胡、三弦、 平调剧目的唱腔是源自山西、陕西、甘肃、
扬琴、碰铃、夹板,后来又加入了二胡、小提琴、 青海一带的地方戏的曲牌。平调的表演风格沉
曼多林等乐器。 稳庄重,分坐唱和走唱两种表演形式。坐唱表演
收稿日期:2007—08—22
作者简介:韩育民(1953一),男,天津人,新疆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民族音乐研究。
科研课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锡伯族音乐文化及历史特征》,编号04BYS02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