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扉页上这样写道:“献给女王陛下的一本书!”,他说:女王陛下,请您不要干预国家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做什么呢?就做一个守夜人,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就去敲钟。入夜了,看看有没有偷盗行为,这就是国家的任务。 1833年,牛津大学经济学家劳埃德写道“为什么在公地上 放养的牲口总是那样的发育不良和孱弱不堪?为什么公地本身 又是那么的贫瘠和憔悴?与邻近的私人圈地相比,收成又是那 样的天差地别?” 哈丁(1968)把劳埃德对公地的生动描述叫做“公地的悲 剧”。考虑一块对所有人都开放的牧场。在这样的制度安排 下,可以预期,每一个放牧的人都会在公地上放牧尽可能多的 牲口。 与斯密的预言相反,在一个建立在公地上的自由社会 中,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努力,结果却是整个社 会的毁灭。 3.2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出现 20世纪3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令人胆战心惊的经济危机。以美国为例,在危机期间,失业率达到了25%,1933年美国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不及1928年的2/3;有1/5的银行关上了大门,并从此一蹶不振。据1934年对一些主要城市的调查,在使用住宅抵押贷款额家庭中,无力归还贷款的购房者比例超过了21%。许多无法还贷的购者,被迫暂时蜗居于胶合板和纸板箱搭成的屋子里。 作业题 1.本章所述的宏观经济目标中,你认为今天来说,哪一个更重要?从有关经济文献中找出3~5篇论文,以支持你的观点。 2.假设某个经济体的实际GDP正在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为了判定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改善还是恶化,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 * 宏观经济学 主讲教师 刘华 博士 副教授 博士副导师 电话E-mail:pfinance1967@ 主要参考书 经济学(第15版) 坎贝尔·R·麦克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管院图书室) 现代宏观经济学(第2版) 欧文·B·塔克 中国立信出版社 (图书馆综合室) 当代经济学(第8版) 希拉德利·希勒 人民邮电出版社 (管院图书室) 宏观经济学 范家骧 王志伟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 黄亚均 袁志刚 高等教育出版社 经济学(下册) 斯蒂格利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主用教材 《宏观经济学》 N·格里高利·曼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导论 1 1.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你肯定看到过从几千公里以外的卫星上拍到的地球照片。从远处看,这个世界的海洋像个水坑,大陆像个土墩,山脉像是床单的皱纹,明显与地面上的观察——有汽车、树林、建筑物等等不同。显然,他是一幅大视图。 你也许会奇怪,这与经济学有什么关系?事实上,两者有相当大的关系:观察地球的两种方法——从近处和从几千公里外的远处——类似于观察经济的两种方法。当透视微观经济时——从近处,看到的是个体决策者和个体市场的行为;当透视宏观经济时——从远处,这些这些小特征都消失了,看到的只是经济轮廓。 经济学大致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macro)和微观经济学(micro)。宏观经济是研究经济总体情况与趋势的基本理论,如商品和服务的总产量、通货膨胀和社会失业问题。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社会中个体的经济行为和决策方面的问题。由于研究对象不同,两者追求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微观经济学追求单个经济单位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润最大化,而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追求整体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尽管经济学家在宏观经济的运行机理方面存在分歧,但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方面,大家的观点都普遍一致。原因在于:实现这些目标,可改变大家的状况。 2.1就业问题 失业除了对人均生活水平造成影响外,也影响公民中的经济福利分配。美国先后两次出台法律——承诺实现高就业。1946年国会通过《劳动法》(Empl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管理学学习资料:robbins_mgmt11_im03.doc
- 管理学学习资料:robbins_mgmt11_im04.doc
- 管理学学习资料:robbins_mgmt11_im02.doc
- 管理学学习资料:robbins_mgmt11_im05.doc
- 管理学学习资料:robbins_mgmt11_im06.doc
- 管理学学习资料:robbins_mgmt11_im07.doc
- 管理学学习资料:robbins_mgmt11_im08.doc
- 管理学学习资料:robbins_mgmt11_im09.doc
- 管理学学习资料:robbins_mgmt11_im09a.doc
- 管理学学习资料:robbins_mgmt11_im10.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