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配伍结构 辛 甘 化 阳 酸 甘 化 阴 桂枝 芍药 生姜 大枣 炙甘草 营卫同治,邪正兼顾 相辅相成,汗而有源,滋而能化 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补脾和胃、调和营卫 桂枝汤 ?配伍特点 祛中有补,散中有收 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桂枝汤 小青龙汤 Ⅰ类 《 伤 寒 论 》 辛温解表 功用 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 君:麻黄、桂枝 臣:干姜 细辛 五味子 佐:白芍 佐:半夏 使:甘草 小青龙汤 ?配伍特点 1、散中有收 2、开中有合 小青龙汤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剂。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 小青龙汤 运 用 止 嗽 散 Ⅰ类 《医学心悟》 辛温解表 功用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止嗽散 紫 百 桔 白 陈 荆 甘 菀 部 梗 前 皮 芥 草 方 解 君 臣 佐 使 止嗽散 ?配伍特点 温润和平,不寒不热 适合:肺为娇脏,不耐寒热, 肺多表证的生理特点。 止嗽散 第二节 辛凉解表 解表剂 银 翘 散 Ⅰ类 《温病条辨》 辛凉解表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银翘散 银 连 荆 淡 薄 牛 芦 桔 竹 甘 芥 豆 蒡 花 翘 穗 豉 荷 子 根 梗 叶 草 君 臣 佐 使 方 解 银翘散 ?配伍特点 辛凉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 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辟秽之品相配 银翘散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风温初起之风热表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运 用 银翘散 ?使用注意 不宜久煎 “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以 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也。” 银翘散 桑 菊 饮 Ⅰ类 《温病条辨》 辛凉解表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桑 菊 杏 桔 连 薄 芦 甘 叶 花 仁 梗 翘 荷 根 草 君 臣 佐 使 方 解 桑菊饮 ?辨证要点 本方是主治风热犯肺之咳嗽证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运 用 桑菊饮 为《伤寒论》乃至方剂之“正局” 仲景群方之冠 阴阳双向调节,在体表为营卫的双向调节。 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讨论:桂枝解肌,不专为发汗,盖营卫通则药汗自出矣。 龙为水族,大则可以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说明本方病机有水饮 白芍,敛阴,使散中有收;半夏,燥湿化痰和胃;甘草,益气和中(寒饮说明脾胃有虚)、调和 麻桂配芍,则散中有收;姜辛配味,则开中有合。 简述吴瑭与叶天士 治法的确定考虑两个因素 1、温热之邪犯卫,故辛凉解表 2、里热也有,热聚成毒,故清热解毒 银、翘为标准之清热解毒药,何以在辛凉解表剂中为君?1、花叶类,“轻而扬之”,有轻清宣透表邪的作用,力量不强,以臣药加强之;2、清热解毒;3、芳香辟秽。一举而三得,全面兼顾,故为君。 淡豆豉之发酵有两种:苏叶、麻黄水加工;青蒿、桑叶水加工,本方用前者。在大队辛凉药物中使用,温性被掩盖,余较强之辛性。为去性取用。 清热解毒利咽 竹叶清心利水 1、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于辛凉之旨 2、而成清疏兼顾 “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以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也。” 翘、薄,防止成热毒,还可清利头目 痰黄稠,为热邪炼液为痰,加瓜蒌皮、浙贝母,清热化痰润燥 痰中带血,为肺热咳甚伤络,加白茅根、藕节,丹皮,凉血止血 辛凉平剂与辛凉轻剂 辛凉平剂与辛凉轻剂 从组成测本方功效。三拗汤+石膏 “毒”当指病因。即邪气、邪毒也。此“邪毒”既包括外来风寒之邪,亦包含内生痰湿之邪。 陈素中所说:“培其正气,败其邪毒,故曰败毒”(《伤寒辨证》)。 上述药物能够消除致病原因,通调气血津液,都是祛邪药物。此证虽属外感邪实,但因患者素体虚弱,若只祛邪而不扶正,不仅无力鼓邪外出,即使表邪暂解,亦恐正气不足而邪气复入,此其一也;其二正气虚弱之人感受外邪,若单纯以解表药汗之,药虽外行,而中气不足,轻则汗半出不出,外邪仍不能解;重则外邪反乘元气之虚而入里,以致发热无休,病情缠绵难愈。 一则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并寓防邪入里之义, 二则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第二单元 解表剂 (一)概述 1、适应病证 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菲律宾结构设计规范NSCP chapter 1.pdf VIP
- 課程设计---四工位机床.doc VIP
- YAESU 八重洲 FT-8900R 四频段FM车载台 说明书.pdf VIP
- 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VIP
- HG_T 4196-2011 化学试剂 十水合碳酸钠(碳酸钠).docx
- 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湘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齐白石徐悲鸿备课岭南版.ppt VIP
- (高清版)DB32∕T 1702-2010 电力用户变电所运行规程 .pdf VIP
- 服装造型点线面.pptx VIP
- 十一自然资源配置.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