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处不可随便——初中语文课本中几处文言词语读音商榷.pdfVIP

小处不可随便——初中语文课本中几处文言词语读音商榷.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处不可随便——初中语文课本中几处文言词语读音商榷.pdf

教学探索 小处 不可随便 初中语文课本中几处文言词语读音商榷 ◎周忠安 新课标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 “能顺畅地朗读文言文, 思索地读成 “jI”,但只需查一下工具书就会发现,此处应 能借助于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语段”。 笔者以为,要达 读 “ji6”,整句解释为 “到处死人成堆”,“藉”有 “垫, 到这样的要求不难,但同时也须注意一些细微之处,如文言 衬”的意思,而读“jI”时,无此义项,所以这里不辨自明, 词语的字音。真正读准一些文言词语,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 应读 “ji6”。 事了,真可谓“小处不可随便”。兹撷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 四、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中的 “见”读 “jian”还 一 些特例,共同商榷。 是 “Xidn”? 一 、 “北风卷地白草折”中的“折”读“拍 ”还是“sh6”? 语见吴均的 《与朱元思书》。有资料翻译为 “稀疏的枝 “北风卷地白草折”语见唐代诗人岑参的送别诗 《白雪 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看到一些光斑。”也有资料解释为 歌送武判官归京》。“折”有三个音:zhe、zh6、sh6。其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两种说 中,读“z ”时,有一义项为“弄断,断了”,例如:禁止 法都可以,那么,“见”到底是解释为“看见”,读“j妯n”,还 攀折花木\骨折:读“Sh6”时也有一义项为“断”,并举 是解释为 “出现、显现、显露”,读 “xi6n”呢? 例:椅子腿折了\-N子折了。辩论的焦点是在这两个音上。乍 笔者倾向于后者。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在 一 看,根据解释,在这句中,两个音似乎都可以读,但细细 花大篇幅写水 “异”【 “奇”之后,补充写树林的茂密幽深 辨析,笔者觉得还是读 “sh6”较好。读“zh6”时,表现 (写景角度),从而来写环境对净化人的心灵,平息热衷功 为动作,强调的是行为:而读 “sh6”,强调的是状态。结 名之心的作用,再次凸现主旨。如果解释为“看见”,有游 合整句理解,这里强调的是 “胡天”风力强劲,吹扯着 “白 人有意抬眼观看之意 (游人角度),与整篇文章的写作思路 草”,“白草”断了,通过描写 “白草”的形态,来表现 就不完全一致了,所以解释为“显现,露出”更合理些,应 “胡天”的环境的特殊,为下旬写 “八月飞雪”铺垫。所 读 “xian。另外, 《马说》中的 “才美不外见”、 《敕勒 以,这里读 “sh6”更便于学生理解文意。 歌》中的 “风吹草低见牛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几死者数矣”中的“数”读“shfl”还是“shu6”? 中的 “路转溪头忽见”中的 “见”,都应解释为 “显现,露 “几死者数矣”语见“散文八大家”之…的柳宗元的名 出”,读 “xi6n”。 篇 《捕蛇者说》。“数”有三个读音 证、 劬、 岫 ,辩论的 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中的 “曾”读 “c6ng”还是 焦点是在 “shfl”和 “shu6”两个音上,读 “shfl”时义项 “zeng” ? 之一为“几,几个”,并举例 “数次\数日”:读“shu6”时义 语见 《愚公移山》。人教版对“曾”字的含义解释为 为 “屡次”,例 “频数”“数见不鲜”。根据解释和所举例 “乃、并”和 “连……都”两种情况。当 “曾”字解释为 子来判断,此句中的 “数”应读 “shfl”。然而笔者所见到 “乃”时,其读音应为 “z6ng”,而不能读作 “c6ng”。查 的资料表明都读“ ”。但笔者坚降 为应该读“ ”。笔者 《辞海》、 《辞源》和 《汉语大字典》这三部工具书, 推测,持读 “shu6”观点的,只是根据义项来硬套,这里解 “曾”字下边都没有 “连……都”这种含义,却都有 “乃” 释为 “几乎死去多次了”,读 “shu6”看起来理所当然,其 这种含义,并且都注音为 “Z eng”,而商务印书馆编著的 实不然,从语法角度分析,当 “数次”解时,应放在动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收录“曾”,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