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陇海铁路和近代连云港城市发展作用浅探
东陇海铁路和近代连云港城市发展作用浅探[摘要]清末民初在苏北的经济发展史上,除南通的张謇外,海州的官僚士绅沈云霈堪称杰出代表。东陇海铁路的延伸特别是东端的选址,沈云霈作出了种种努力,使得近代连云港传统的封闭经济形态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并随着东陇海线终端位置的选定,这座港口城市的战略地位越发显得重要。今天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地区的铁路优势。把握这一地区的“龙头”地位,仍然是人们讨论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东陇海铁路;连云港;城市发展;沈云霈
[作者简介]张文凤,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法系讲师,历史学硕士,江苏连云港22XX年(1854年),其家庭在海州属名门望族。沈云霈十七岁考取秀才,三十八岁人都馆试,授职编修,四十一岁时中光绪二十年甲午科进士,在京城翰林院任职,人称沈翰林。四十八岁时(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年)任清政府农工商部右侍郎,“专司推演实业,以厚民生”,掌管大型工程、水利、交通等方面的政令。是年,沈云霈又以“充会办商约大臣”身份改任邮传部右侍郎,“掌管交通政令,汽行舟车,电达文语”,沈云霈政治上的飞黄腾达为其创办实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代的连云港经济落后于受上海经济辐射影响较大的苏南地区以及南通地区。然而,就是在这片相对落后的土地上,作为朝廷官员,沈云霈克服重重阻力,亦官亦商,投身于家乡的实业开发,成为进行本地经济建设的开拓者,为本地落后的经济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在他的开拓和感召之下,海州的工商业发展了、铁路运输业兴起了、新兴的城市崛起了……这一系列变化与其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及其“超前”意识的强力推动密切相关。据沈云霈六子沈蕃回忆:“陇海铁路为沈云霈毕生最努力的一件事。”另有记载,如果不是沈云霈竭力支持,现今这条横贯我国东西的交通大动脉――陇海铁路不会得以形成,连云港港口和连云港市的战略地位也不会像今天这样显得如此重要
清朝末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清政府的屈从列强,中国的铁路之利权XX年(1908年)至宣统二年(1910年)期间,沈云霈署理邮传部尚书,提出汴洛路(开封――洛阳)向西展筑洛潼(洛阳――潼关)线,向东修出开徐(开封――徐州)线。1908年清政府关于铁路建设的诏令中指出“江苏”为“最要”,并以王清穆为总理,规定江苏全路,江南至上海经松江以达浙江,江北白海州人徐州以达陇。宣统二年一月二十七日(1910年3月8日),邮传部在《奏勘明开徐海清线路及时兴办》中说:“开徐清海线路以开封为起点,以自开商埠之海州为尾闾,西联让洛以达甘新,为中原东西一大纬线。认为该线路陆路则与京汉、津浦交通。水路则与各洋航路相接,掘控制海陆之形变,握操纵自我之机关,经武兴商胥觇实效。即现筑之汴洛、洛潼亦必恃此路通始可免赔折而期获利。”这就初步形成了陇海铁路干线规划概念。在沈云霈的提议下,当时就任陇海铁路督办的施肇曾就沈云霈的方案于1912年与比利时公司签订由甘肃兰州至海口的陇海铁路及东端终点开辟海港的筑路合同
在陇海铁路终端海港地址的选择上,沈云霈的观点更是独具慧心。他主张在海州并筑三个海港,在山东、江苏交界处的岚山头(属山东日照县)建筑一个深水海港,而“西连岛风平浪静,虽不甚深,但稍加疏浚,便可与黄浦江深度相同,可以在此建造转运海港,便等于将陇海铁路修筑到上海……”他还拟在灌河口的燕尾港筑一个内河海港,因为灌河水深不亚于上海黄浦江,由燕尾港上溯可通里下河,上游由杨家集、新安镇可通盐河、运河,这样江北全境无不可通。由于当时清政府的修路筑港权被洋人操纵,因此这些计划必须得到洋人的同意。岚山头、燕尾港两地,经法、比两国工程师勘测,认为岚山头确实能建成深水港,但筑港经费多,且须延长铁路线数十公里;燕尾港亦为相宜的内河海港,但外籍工程师反对陇海路选择河港,同时也嫌路线绕远,结果对此两港均已放弃。沈云霈坚持并建三港的主张虽然未被北洋政府交通部予以采纳,但其主张先建西连岛海港与上海联运的这一主张则与法、比两国工程师的意见合辙并予以采纳
关于陇海路东段沿伸方向及港口的修筑位置,沈云霈和张謇曾发生过分歧。张謇竭力主张铁路至徐州后转而向南经清江浦沿运河线修至通州
概括起来讲,沈云霈的构想与规划最终变成现实主要有这样几个因素:第一,从地理位置上看,海州较之南通、海门更占优势。陇海局徐协华在《中国港务问题》手稿中写到:“陇海铁路,原定西起兰
州,东至海边为止,最初曾有以扬子江右岸之海门或通州为尾闾,后以徐州为陇海与津浦交接之点,必为商务荟萃之区,如在海州沿岸建码头与徐州相距,只有二百五十公里,而海门,通州,距徐州均约五百公里,路线延长几及一倍……以距海州三十五公里之西连岛海峡筑港为最相宜……”同时,清江、海门一带河道纵横,地势低洼,筑路成本自然大大提高。第二,从物产上看,东海、灌云等县虽然较穷,然而海州、徐州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