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兵归来――见证南京受降仪式
老兵归来――见证南京受降仪式一个深秋的下午,我们来到石家庄市和平东路棉五小区一个普通的单元房里,去寻找一位被人遗忘的抗战老兵。屋内陈设简单,都是生活必备的一些简易家具,但是,床头柜上的相框中一张戎装照片却十分显眼。照片中的主人公身着军装、头戴钢盔,腰间别着手枪,全副武装,精神抖擞。这个人就是我们要找的于文瑞,照片拍摄于1945年南京受降仪式结束之后
南京受降,载誉而归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礼堂(即南京黄埔军校旧址礼堂)举行。这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抵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在这个最重要的历史时刻,时任国民革命军湖南芷江宪兵第十团第二营第四连中尉排长的于文瑞,负责投降签字仪式会场签字台出入口的警戒工作
那一年于文瑞得知,8月21日至8月23日中日双方在曾经交战的湖南芷江司令部举行了洽谈受降仪式。那天,天空湛蓝,万里无云。大约10时许,在我方5架战斗机前后左右的监视下,一架尾巴上拖着一条长长的白色缎带的降机,像一只丧家犬摇尾乞怜地低低地徐徐盘旋。芷江城的百姓,扶老携幼、奔走相告,霎时万人空巷,齐集街头巷尾,指着空中说,日本终于投降了
然而,于文瑞并没有想到在十几天之后,他竟然亲身参加了南京受降仪式
刚回到宪兵第十团驻地的他,就听到了要选拔宪兵到南京参加受降仪式的消息。这次要选拔30名宪兵作为我方受降代表人员的随行人员,只有班长以上衔级的才能有资格参加,普通的宪兵想都不要想。不但级别要高,而且要求人精明强悍、机智勇敢、应变能力强,同时仪表也要出众
这次受降仪式意义非常重大,所以对于挑选随从警卫人员非常严格。当时于文瑞是中尉排长,在部队上成绩非常好,于是很幸运地当选。由于日本投降情况还不是十分明朗,不得不防其有反悔捣鬼的可能,加之入选的都是级别较高的宪兵军官,所以上级命令他们都要降级改扮为普通宪兵
1945年9月初,包括于文瑞在内的30名宪兵、新六军警卫营的50名官兵,随同陆军总司令部先遣指挥所主任冷欣,乘飞机飞往南京。随着飞机的徐徐下降,所有官兵刀出鞘、弹上膛,全神贯注,以防万一。由于大家担心日军在投降之后做出孤注一掷的举动,所以都很紧张。不过,等见到这些战败的日军,大家才发现,他们并没有想像中那样溃不成军,也没有剑拔弩张想要和我方拼命。而是对我方无论是官是兵都毕恭毕敬,见到我们受降方,都立正敬礼
9月9日9时,受降仪式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礼堂举行。于文瑞带领两名宪兵全副武装站在签字台出入口,负责警卫工作。整个受降签字仪式很短,只有十几分钟。我方的人员都坐定之后,由指挥官引领着,冈村宁次、今井武夫一行5人,都躬身、低头,双臂贴膝,拘谨而面显惭恧地鱼贯而入。站在签字台后面,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海军司令陈绍宽、空军司令王叔铭深深一鞠躬后,落座聆听“受降宣言”。而后,于文瑞亲睹了今井武夫磨墨、冈村宁次签字的全过程
今天,我们看到的相框中的照片,就是于文瑞为了纪念这个举国欢腾的日子,特在南京大行宫太平路皇家照相馆,拍下了让他这一生最难忘、最光彩的戎影
惨淡家世,管教童年
于文瑞,生于1916年(民国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横涧乡横南村人。7岁时,举家迁移至3华里之外的北正乡北正村
于文瑞和他祖父未曾谋面,从他记事开始就只有祖母养育着伯伯、父亲、叔叔、姑姑兄妹4人。原本一家人可以安和相处,但是由于祖母偏心不贤,加之听信其姑姑谤毁父母的谗言,一怒之下,祖母将他一家老小6口撵出了家门,只给了3亩地、一间半旧房
天无绝人之路,好在有外婆家和亲友的资助,一家人的省吃俭用,暂可支撑温饱。于文瑞的父亲是一位清末秀才,在离家XX年后开始好转
在于文瑞7岁半那年,他家迁移至北正村。由于此地人少地多,价格低廉,没多久便购得良田百亩、房院两所,成为本村殷实富裕户。再经他母亲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可谓家业蒸蒸日上
于文瑞童年的时候,父亲对他的管教比较严格。据于文瑞回忆,五六岁时,他跟父亲睡在一个被窝里,每天醒来后,父亲便在被窝中教他读《千家诗》,日久天长,学会了好多首诗篇――孟浩然的“春眠”、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等等。虽说字认不了几个,诗文却背得滚瓜烂熟
在于文瑞7岁的时候,家里送他进入私塾学习。每天父亲都摧他早起,掌灯温习功课。每天都必须在家背过后,才能去学校校背早书。晚上下课回来还要学珠算,严厉的父亲总是在一旁教他,有时候练不好就要挨父亲的板子。那时候的他流着鼻涕眼泪,手仍不停地拨动算盘
在于文瑞兄妹4人中他最小,也最受父母娇惯。于文瑞说:“我小时较淘气,这跑那窜的,不到吃饭的时候肚子就饿了,吵着要鸡蛋吃。在那个年代,家里的鸡蛋除了有时换菜,多半是留着给父亲做卤吃面用的。母亲摆脱不了我的纠缠,就用铜勺炒一个来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模拟检测:专题5_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doc VIP
- Unit6大单元教学整体单元分析课件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ppt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跨学科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docx
-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电预热安装施工工法(技术方案).pdf VIP
- 2014造口治疗师培训个案发展计划及产品册造口学校.pdf VIP
- 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制度.doc
- 2026年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完美版.docx VIP
- 2024年9月8日贵州省黔西南州州直遴选(事业单位考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VIP
- 2025年兵棋章节答案.docx VIP
- 酒店工程部计件量化方案(3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