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京华报界对北京下层社会文化启蒙
清末京华报界对北京下层社会文化启蒙一、清末北京白话报刊的盛行
最早的白话报出现于19世纪后期。1876年,上海申报馆主人英商美查(Ernest Major ?-1908)鉴于“申报文字高深,非妇孺工人所能尽读”,便发行了一张通俗易懂的白话小报――《民报》,想以此扩大《申报》的销路。戊戌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认识到白话报对开通民智、宣传西政、西学的作用,他们认为国家要富强,必须“开民智”,“谋国大计,要当尽天下之民而智之”,而开通民智的手段,“必自广兴学校始,不得已而求其次,必自阅报始”。由于社会中人十之八九识字不多,因此,必须创办使“商者农者工者及童塾子弟”都可以看得懂的报纸,即白话报。1897年,《演义白话报》和《蒙学报》创刊于上海,1898年,裘廷梁(1857- 1943)在江苏无锡创办了《无锡白话报》
XX年间,我国新创白话报110种,其中68.18%分布于 1904-1908年间
清末,北京也兴起创办白话报的热潮,“在逊清末年,亦即光绪三十年(1904)至宣统三年(1911)之间,北京有许多采用白话文的报纸。换句话说,就是在那个时期,北京盛行过白话报”。北京最早的白话报是创办于1901年的《京话报》。1902年,彭翼仲在北京创办《启蒙画报》,《启蒙画报》以“开通蒙稚”为宗旨,图文对照,向儿童传播新知,内容包括伦理、舆地、算数、格致、时闻、各国新闻、海国轶事等,由于形式新颖而风行一时。1904年,彭翼仲创办《京话日报》。《京话日报》以“开发民智”为宗旨,在当时影响极大,成为北京历史上第一个发行逾万份的报纸。有文描写当时盛况,“凡言维新爱国者莫不响应传播,而都下商家百姓于《京话日报》则尤人手一纸,家有其书,虽妇孺无不知有彭先生”。这时期还有其它一些白话报,如《北京女报》(1905)、《公益报》(1905)、《正宗爱国报》(1905)、《进化报》(1905)等。这些白话报将读者群定位于社会一般民众,内容上虽然也对社会重大事件进行论述、报道,但主要是关注“凡夫走卒”的生活状态,报道、论述与其密切相关的事。白话报在形式上以话代文,基本是口语化表述,文字浅显易懂,而且往往夹杂着北京方言、土语,一般大众只要稍通文字就可阅读。白话报的上述特性,使其盛极一时,成为世纪之初有识之士开启民智、进行文化启蒙的重要手段
二、“开民智”的具体化――“开女智”
《北京女报》创刊于1905年8月XX年待考),曾任朱淇(1858-1931)所办《北京报》主笔。继创办《北京女报》后,他于1906年又创办了《北京画报》。张展云是当时北京非常活跃的社会活动家、社会名流、京华报界的代表,与彭翼仲 (1864-1921)、王子真(生卒年待考)、刘炳堂(1866― 1924)等报界同仁共同致力于对北京下层社会的启蒙活动及社会慈善活动。他曾描述他们的活动:“近两年北京城,出了一些个人,一天忙到晚上,不是国民捐,就是江皖赈,再不然,筹款助学堂咧,设立戒烟会咧……”,他把自己和这群人形象地称作“义务奴”。1906年初,杭州贞文女学堂校长惠兴女士因办学经费筹措无着以身殉学,引起社会各界强烈震动,杭州、上海、北京等地报刊对此事广为报道。北京报界、女学界由张展云和著名戏剧活动家田际云(1864-1925)发起,成立了妇女学会,把惠兴女士的事迹搬上舞台。开戏前张展云登台演说、发动募款,随后将义演及募捐所得寄往杭州贞文女学作为经费。此事受到当时北京各界的一致赞誉,对推动女学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906年秋,暴雨引起淮河泛滥,长江以北灾情严重,《北京女报》社发起和参与了为南省赈灾而举办的历次义务活动,如举办女学慈善会,并于1907年2月在琉璃厂进行义卖募捐,备受当时舆论称赞。张展云还以个人名义发起书画慈善会,赈济江北灾民。为鼓励女子自立,张展云还创办了女子镂花工厂,为女子自立提供切实的帮助,“以为妇女自立的典范”。他还参加义务戒烟会等团体,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民国后,张展云加入北京通俗教育会。从以上活动可以看出:张展云执着于对下层妇女的文化启蒙,不仅以报刊为喉舌进行宣传,而且身体力行
作为京华报界、女学界的代表,张展云抱持文化救国主张,鼓吹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拘滞、阻碍女性发展的旧风俗、旧习惯予以批判,建立起女性人格的新范式,从而使女性拥有健康完善的人格,以与男性共伺担负起救国重任
张展云及其京华报界同仁的文化启蒙思想主要受到当时文化领域内改造国民性思潮的影响。近代以来,为改变中国衰败落后、被侵略被欺侮的现状,有识之士走向向西方学习的救国之路。然而,从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声光化电到西艺西政,一次次探索却一次次失败。失败的原因何在719世纪末,英国思想家斯宾塞(18XX年的老夫妻;“西妇文明”讲西方妇女因乘坐的马车撞到行人而道歉、赔偿的文明行为。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