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陕甘宁边区农村文化建设基本经验
论陕甘宁边区农村文化建设基本经验摘要:陕甘宁边区的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体现在: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在内容上贴近农村生产生活,将政治动员与农民需求相结合;在形式上迎合农民喜好,充分利用民间传统文艺形式;在建设的方式方法上采取自上而下宣传与本土培植相结合的方法
Abstract: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Shaanxi-Gansu-Ningxia revolutionary region has achieved great results and have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The experience mainly embodied in the rural culture : we must content on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close to the countrysid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needs to integrate with the peasants ; in form to the peasants’ tastes, and full use of traditional art form ; the construction of a top-down method in propaganda and talent cultivation of a combination of methods.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 农村文化建设 基本经验
Keywords: Shaanxi-Gansu-Ningxia revolutionary region; Rur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 Elementary experiences
作者简介:郑晓花(1981-),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XX年代,中国人民面临着外抵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内平动乱实现民主解放两大历史课题。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共更是把抗日和民主规定为自己努力实践的两件大事,以抗日和民主这两面旗帜引领着中国文化的主导方向。然而,即使这样,对于陕甘宁边区的农村文化建设依然没有脱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一味地强制灌输抗日和民主文化。而是从当时农民的实际文化水平和状况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农村文化建设。当时的农民文盲率高达99%,农民对识字的渴望是很强烈的。因此,识字扫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头等大事。教育是实现文化提升的最主要手段,因此,针对农民和失学儿童的社会教育得到大力发展。“冬学、识字班、民众学校等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是边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除了识字,冬学运动中还举办了各种技术培训班,以帮助农民科学种植,促进生产。既识字,又学时事政治,还综合生产,陕甘宁边区的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深深吸引了蒙昧无知的农民,也对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移风易俗,促进生产,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文艺宣传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陕甘宁边区的农村文化建设中也得到大力发展。陕甘宁边区的农村文艺宣传在内容上也紧密贴近农民生产生。文艺工作者们根据每一时期的中心工作,把识字、征粮、征兵、民主选举、大生产运动、妇女放足、减租减息、反摩擦斗争、运输、募捐等各种社会政治动员编入戏剧、秧歌等民间艺术之中,反映了边区农民丰富的生产生活。其中突出的代表是歌颂农民翻身求解放革命斗争精神的戏剧《白毛女》,该剧在全国巡演,受到民众热烈好评,甚至在国外都有一定的声誉。此外,还有反映识字的《不识字害处多》、《妇女识字组》等;反映军民关系的《游击队的干妈》、《拥军花鼓》等; 反映大生产运动的《订生产计划》、《兄妹开荒》等;反映减租减息的《减租》、《二五减租》等;反映改造二流子的《二流子转变》、《李财东》等
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边区的农村文化建设,激发了边区农民翻身求解放的革命斗争精神和生产自救的奋斗精神,也唤醒了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民族的牺牲精神。在抗战时期边区农民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如延川县经敌人15次扫荡过的村庄,群众看到自己部队来了,拿出所有的粮食给战士们吃。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经验表明,农村文化活动只有将政府的政治动员与农民的需求相结合,充分贴近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才能受到农民的接受和喜欢,才能真正得到他们的欢迎,也才能真正起到启蒙和教育农民的作用
二、在形式上迎合农民喜好,充分利用民间传统文艺形式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村文化建设形式丰富多样,充分考虑了农民的实际情况,做到了既方便农民接受又便于欣赏
以识字扫盲为例,为了不影响农民生产,除了在农民中建立识字组还开办了夜校、半日校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