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涂尔干《社会分工论》
读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摘要:涂尔干社会学面对的核心问题,就是思考如何解释和应对1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在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各种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认为分工造成社会的分散,个人的片面化等,使社会难以为继。本文将通过对社会分工论的梳理,进一步理解涂尔干的思想,并将涂尔干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探讨其在中国具有的现实意义,以及面临的问题
Abstract: Tu does the core question which the sociology faces, is pondered how to explain and deal with the 19th century West developed country before the industrial society each kind of economic crisis which, the social crisis and the energetic crisis encountered to the industrial society reforming process in arrives, thought that the division of labor created social the dispersion, individual one-sided and so on, caused the society to be difficult to sustain. This article through combing which will discuss to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further understood that Tu the Gan thought that and will do Tu the principle and the Chinese reality unifies, discusses it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hich will have in China, as well as will face question.
关键词:社会团结 集体意识 职业团体
Key word:Social unity group consciousness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作者简介:杨珊珊(1985―),女,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现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09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性别研究
王丽敏(1961―),女,毕业于吉林省教育学院,现为吉林省蛟河市第六中学中级教师
一、社会分工论
(一)、社会分工的功能
涂尔干认为分工的功能不仅仅表现在经济上,相反“在两人或多人之间建立一种团结感,才是它真正的功能。”他将法律划分为两类,即压制性法律和恢复性法律。并指出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团结类型,即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涂尔干还提出了“集体意识”这一概念,即“社会成员平均具有的信仰和感情的总和1”。恢复性法律只是强调将事物“恢复原貌”。恢复法的种类和数量能够代表社会分工的程度,即这种法律的数量种类越多,占的比例与越大,社会分工就程度越高
社会分工的作用体现在;削弱集体意识,为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创造空间。职业专业化造成个人差异性的同时,使社会产生功能上的相互依赖。从而促使社会发生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从环节社会到组织社会的转变
(二)、社会分工的原因和条件
社会分工的功能并不是它产生的原因。涂尔干指出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在社会环境中去寻求,而不能从个人意识的角度出发。“社会容量和社会密度是分工变化的直接原因,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分工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是因为社会密度的恒定增加和社会容量的普遍增大。2”“社会的成员越多,这些成员的关系就会更加密切,他们的竞争就越残酷,各种专门领域也会迅速而又完备地产生出来。3”除此之外,集体意识的削弱,以及遗传性因素也影响着分工的形成。这些只是次要因素
二、涂尔干主义在中国的现实意义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与涂尔干时代类似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失范现象也大量存在。涂尔干主义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与单位社会的逐步解体,使当下社会中的人们越来越趋于原子化的状态。伴随着利益群体的不断分化,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力也不断下降。再加上传统单位的整合功能的衰弱,使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建立职业团体这一次级团体,加强社会的整合功能成为必要。其次,市场化的发展也使个人独立的主体意识增强,社会的自组织能力也逐渐增强。大量行会、协会、基金会等组织出现。这些也似乎为职业团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泡沫铝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docx
- 智慧城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47页).pptx VIP
-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育人故事一等奖:从“心”擦亮星星的光.docx VIP
- (高清版)-B-T 41932-2022 塑料 断裂韧性(GIC和KIC)的测定 线弹性断裂力学(LEFM)法.pdf VIP
- 上海牛津英语5B知识点汇总.docx VIP
- 华为交换机配置教程(从入门开始)-华为交换机详细教程.pdf VIP
- 机械创新设计第七章 仿生原理与创新设计 .ppt VIP
-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ppt VIP
- ISO 55013-2024 资产管理-数据资产管理指南(中文版-雷泽佳翻译-2024).docx
- 发改价格〔〕670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