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归国抗战 青春烈火永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子归国抗战 青春烈火永存

赤子归国抗战 青春烈火永存XX年8月8日是仓夷烈士在大同就义60周年纪念日。仓夷带着青春的朝气,冒着枪林弹雨所写就的生动的历史实录,给我们留下了中华民族英勇抗击日寇的华美篇章。今天,我们重读《仓夷文集》及其战友对他的回忆,深为其人品和战地文章所震撼。学习仓夷的道德文章,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仅以此文,告慰先烈,昭示后人,同时也可以此净化我们的灵魂。 归国抗战 仓夷,原名郑贻进,1921年出生在新加坡,祖籍福建福清市渔溪镇苏田村。他家庭贫苦,兄弟姐妹七人,他为兄长。全家主要靠父亲种田、拉洋车、做建筑工,还靠母亲养猪等维持生活。郑贻进童年就很懂事,常帮父母亲喂猪、种地、做零活。他先后在新加坡光洋小学、华侨中学读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努力学习之余,他还挤时间给人家打工,挣点钱补缴学费。父母、学校的教育,使郑贻进逐渐懂得做人的道理。受历代民族英雄人物事迹的熏陶,他爱国爱民的思想开始形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炮声,使年仅16岁、正在念初中二年级的郑贻进震惊。他面对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非常愤怒,对祖国人民遭受的苦难深感悲痛。他怀着一颗爱国心,向父母提出要求回国参加抗战。1937年,郑贻进告别父母弟妹和未婚妻朱秀金,与陈嘉庚的儿子陈元巽一起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参加抗日战争。回国后,眼见美丽富饶的祖国被日寇践踏得满目疮痍,遂改名为仓夷,以示对日寇的仇恨 仓夷几经辗转,由进步人士介绍,于1937年末考入了由共产党员杜心源和杜任之分别担任政治处主任和教务处主任的民族革命大学,在这段学习中,他的政治素养有了很大提高。1939年初,学习结业后,仓夷在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参加八路军,1940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他先后担任《救国报》和“民族革命通讯社”记者、《晋察冀日报》和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记者、新华社特派记者 面对艰苦 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华北、华南、华中、华东等广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的、进步的新闻事业在这里发展起来。其中办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就是打着游击、“八匹骡子办报”的《晋察冀日报》,它是中外新闻史上的一个奇迹。包括仓夷在内的《晋察冀日报》社成员,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打游击办报,曾“七出七进铧子尖”、“三出三进马兰村”,辗转迂回在日寇“扫荡”、“合围”的敌人很难踏进的荒山野岭、穷乡僻壤,甚至深山幽谷,在“夹缝”中办报,在“无人区”办报,书写了这段荡气回肠的中华民族驱除日寇的斗争历史 其间,仓夷常深入到反“扫荡”第一线采访,和抗日军民战斗在一起,体验生活,收集第一手资料。他背着背包去采访,到百姓家吃饭,没钱,只好把身边的盐巴拿一小块出来当饭钱。他还参加晋察冀边区开办的爆破训练班,学习埋雷和爆炸技术。他曾机智勇敢地进行了一次火力侦察。1942年反“扫荡”时,报社转移到一个村子外,因无法判断村子里是否有敌人,大家不敢贸然进村,仓夷自告奋勇去进行火力侦察。他在村外打了几枪,然后卧倒在高粱地里,村子里的敌人纷纷朝他开火,枪声大作,高粱秆和叶子落得他满身都是,仓夷了解村里的敌情后,镇静地撤出,然后与战友们安全撤离 在艰苦环境中,在枪林弹雨中,仓夷不断地采访、写作,吃苦、受累,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但为了抗战的胜利,他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986年7月,“仓夷烈士纪念碑亭”在大同落成的座谈会上,一些当年与仓夷并肩战斗过的老同志谈起了仓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王剑清称仓夷:“潇洒而富于热情,在他脸上看不见丝毫的愁苦和烦闷,总是浮现着轻松而愉快的笑容。”丁一岚说:“他讲的笑话特别多,他的性格特别开朗,到处交朋友。” 作品永存 仓夷在《晋察冀日报》七年,著文百篇,有近百万字,其中《仓夷文集》收入96篇。他笔伐顽敌,歌颂人民,书写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强不息精神。那一篇篇记叙翔实、脉络清晰的通讯为我们展示了抗战军民一幕幕有声有色的历史活剧。他记下了白洋淀雁翎队在芦苇荡里用鸟枪击毙敌人;记下了阜平五丈湾村民兵游击队长李勇在日军交通补给线上大摆地雷阵,村外、室内、大街小巷都埋上了地雷,以此炸死几十个日军,迫使日军爬下扫雷,寸步难行,并记下了整个敌后根据地开展学习李勇的运动;记下了抗战军民利用青纱帐和地道打击消灭敌人的机智勇敢;记下了日军实行“三光政策”形成的无人地带的惨景;记下了晋察冀边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民主;记下了晋察冀边区的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情况。他的报道有的是一事一报,有的重大问题往往是连续报道组成系列,其中涉及李勇的报道就有九篇,有关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城南庄的报道就有五篇 他写的《平原青纱帐战斗》《平原地道战》《幸福》《婚礼》《爆炸英雄李勇》和《反扫荡》等通讯和报告文学,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的抗战斗志。1942年“五”反“扫荡”后,他采访了在这场残酷战斗中最英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