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pdfVIP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pdf

· 20· 生物学教学2008年(第33卷)第1期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黄广慧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528000)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过去“知识本位,重视结论性 中心的主体性教学,但这并非意味着教师就显得无足 知识,轻视过程性和知识形成过程”的做法,倡导学生 轻重了。主体性教学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叉不忽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实现知识、能力、情感 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导学法”下学生的“学”也 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问题导学法”便是落实 要依靠教师的“导”来进行,教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 课程目标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本文结合“植物生长 挥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为此, 素的发现”(简称“植”)一节的教学谈谈实施“问题导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做好以下三“导”: 学法”的体会。 1.2.1 创设情景加以引导 植物的向光性是自然界 l 以问导学,把握好三个要素 的普遍现象,为了引起学生对现象的关注,教师首先向 “问题导学法”是指在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 学生展示了一盘久放阳台而弯曲生长的植物,然后提 论指导下,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 问:这棵植物为什么会弯曲?面对这一起源于现实生 有多种解决方法的科学问题,在教师的引导、疏导、辅 活的问题,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由此引发相关的探 导下,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运用该 究。 方法进行教学,要把握好“问题”“导”“学”三个要素。 1.2.2 循循善诱进行疏导 面对“植物向光性的原 1.1 “问题”是基础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因”这一复杂课题,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教师一步一步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动力源泉。设计有探 进行疏导:首先分析问题的起点和终点,明确两者差 究价值的问题是实施“问题导学法”教学成功的基础。 距;再把问题细化;然后找出关键问题依次解决,逐步 为了保证问题的“探究性”,要注意以下“四度”:选好 缩小差距,直至问题解决。帮助学生掌握研究的方法。 角度,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握难度,以达“跳一跳, 1.2.3 不厌其烦给予辅导 不同学生存在着基础差 摘桃子”效果;体现广度,以使面向全体学生;控制密 异,教师应特别关注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给予他们及 度,以求保证思考时间。鉴于此,在“植”一节的教学 时辅导。比如有的学生不懂得如何创设激素不均匀分 中,教师把植物向光性研究中的几个经典实验进行有 布这一条件,教师点拨道:不均匀分布最极端的情况是 机组合,用以下系列问题串联起来:①尖端与向光性是 什么?有的学生思路豁然开朗,个别学生尚无头绪,教 否有关?②胚芽鞘接受刺激的部位在哪里?③尖端怎 师应进一步给予辅导。 样影响下部伸长区的生长?④尖端产生的物质如何会 1.3 “学生的学”是核心 “问题导学法”教学应强调 导致伸长区的不均匀生长?问题的出现自然而然,富 将学生从回答问题的“被告者”转变为解决问题的“主 有逻辑性、层次性,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学生 体参与者”,从而保证“学生的学”的课堂核心地位。 “邻近发展区”,学生通过探究有能力解决,有效地引 为此,在基于问题的教学中可以将以上三种学习方式 导了学生的学。 进行如下图1所示的有机组合,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它 1.2 “教师的导”是关键 新课程理念提倡以学生为 们的优势,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简单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