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训练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保健科】.ppt

肌力训练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保健科】.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肌力训练的形式 作者 肌力训练形式 江沁等 股四头肌踏步器和跑步机 沈怡等 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蹲下/站起训练、下肢平衡协调性训练(踏步器、跑步机)、上下台阶训练,患侧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的渐进抗阻力量训练,足背屈肌群神经肌肉电刺激 Lee等 蹲站、上下台阶、侧方迈步、下肢等张力量练习和运用功率自行车等动练习 作者 肌力训练形式 Scholteset等 腿部蹬推训练、坐站、侧方上台阶以及半跪站立起 Dodd等 全范围的双侧提踵训练、蹲站练习(屈膝至30-60°,在后背和墙之间有一个直径为55cm的球来规范训练)、上下台阶训练(台阶高度为20cm) Liao等 坐站练习,标准的起始姿势为髋关节屈曲90°,膝关节屈曲105°,两足平行,踝关节背屈15°,躯干直立,两手交叉在胸前 训练强度与训练量 训练强度一般指阻力的大小,而训练量指一节课总的工作量(组数×重复次数)。 训练强度要比训练量更为重要,因为训练强度是刺激肌肉力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目前认为有效的训练强度是疲劳前重复该动作12次,并且当肌力逐渐增长时,要及时对阻力做出调整。 训练强度与训练量 江沁等人的研究中: 踏步器训练从每天50次开始,1周内增加至100次,按年龄大小及残疾程度维持在100~200次/天,阻力逐渐增加。 跑步机训练从每天5min开始,1周内增加至10分钟,维持在l 0~20分钟/天,速度逐渐增加。 训练强度与训练量 沈怡等的研究中: 患侧下肢负重训练为10分钟 蹲下、站起为20次/2分钟 踏步器、跑步机5分钟 上下台阶10分钟 患侧股四头肌和臀大肌抗阻训练各4组,l0次/组 患侧踝背屈肌群神经肌肉电刺激20分钟 训练强度与训练量 Scholteset的训练强度以8RM为基础,根据重复测定8RM逐渐增加强度 腿部蹬推的阻力为100%的8RM 坐站的阻力为75%的8RM 半跪站立起和侧方迈步为25%的8RM以及负荷自身体重的半跪站立起和侧方迈步 均为3组,每组重复8次 训练强度与训练量 Dodd等人则给受试者穿戴特制的背心,通过给背心内加重来增加负荷,每项运动做3组,训练强度以每组只能重复8-10次为宜,负荷递增。 Liao也是通过给患儿穿戴背心来增加负荷,一共做2组,每组10次,第一组的强度是20%的1RM,第二组是50%的1RM。 训练强度为每组只能重复8-12次,做3组,负荷随着肌力增长作出调整。 训练频率及持续时间 作者 训练频率 持续时间 江沁等和沈怡等 每天1次 每次1小时,持续6周 Lee等 每周3次 每次1小时,持续5周 Scholteset等 每周3次 每次45-60分钟,持续12周 Dodd等和Liao等 每周3次 持续6周 力量训练效果与持续时间有显著相关性。 脑瘫患儿与同龄正常人相比,或许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力量,并且是基于运动协调性和神经适应性改善后。 大部分脑瘫患儿不习惯剧烈运动,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适应这个水平的活动。 * * 肌力训练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脑瘫定义 肌力训练概述 肌力训练在痉挛型脑瘫儿童中的应用 脑瘫定义 1988(第一届全国脑瘫学术会议—佳木斯) 2004(小儿神经学组小儿脑瘫座谈会—昆明) 2009(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长沙) 2014(第六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三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郑州)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肌力 指肌肉在收缩或紧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肉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 肌无力在脑瘫患儿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具有较好步行功能的脑瘫患儿,其受累肢体主要大肌肉群的力量仍然要比同龄正常儿童差。越是运动功能受限的患儿,其相应的肌肉力量越差。 肌力训练是脑瘫运动疗法中基本训练手段之一。 肌力的评价方法 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力量,以评价肌肉的功能状态 分类: 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MMT) 器械检查法: 测力计检查法 等速肌力测试 徒手肌力检查分级法(MMT) 分级 标准 正常肌力% 0 没有肌肉收缩 0 1 肌肉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 10 2 关节不抗重力全范围内活动 25 3 关节抗重力全范围内活动 50 4 关节抗部分阻力全范围内活动 75 5 关节抗充分阻力全范围内活动 100 影响肌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 肌肉的初长度 肌肉的募集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肌肉的收缩方式及收缩的速度 杠杆效率 年龄和性别 心理因素 脑瘫儿童肌力减弱的原因 神经因素(包括神经元的激活,运动单位的募集和协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