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鼻翼软骨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doc
鼻翼软骨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关键词】 鼻翼软骨;研究;进展
鼻是人体面部的重要器官,其是否协调对称对面容美观及其生理功能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成鼻的支架主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骨性部分,下部为软骨部分,变化较大的是软骨部分。软骨由鼻外侧软骨、鼻中隔软骨、鼻翼软骨组成,其中鼻翼软骨是构成鼻下部1/3,即鼻尖,鼻翼和鼻小柱形状的主要成分,是鼻下1/3形态的结构基础,是影响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1]。唇裂患者鼻解剖学异常亦主要发生在鼻翼软骨上,其临床表现在鼻下1/3处最明显,主要表现为患侧鼻翼塌陷及鼻孔扁平,鼻底塌陷,鼻小柱偏斜,鼻中隔偏曲等。国内外学者对鼻翼软骨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资料[2,3]。现对有关鼻翼软骨的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1 解剖学研究
传统上一直把鼻翼软骨简单地分为内侧角和外侧角两部分,两者之间的连接称为膝部或穹隆部。Daniel[4]在1992年对鼻翼软骨的解剖形态进行了系统地描述:鼻翼软骨左右各一,底面成马蹄形,可分为内侧角,中间角和外侧角三部分,每一脚又由两个节段组成。内侧脚由上方的小柱段和下方的脚板段组成,作用为构成鼻小柱的主要部分和鼻尖的支撑结构。中间脚也由二个节段构成,分别为内侧的小叶段和外侧的顶段,它主要构成鼻尖和尖下小叶的形态。小叶段与内侧脚的小柱段之间的过渡为小柱交界,有一向后旋转的角度为鼻翼软骨的后旋角,两侧小叶段从小柱交界开始向两侧分开,从而形成鼻翼软骨的分离角度,为90°~100°。外侧脚主要依据凹凸形状分为两个节段,意义不是很大。至于外侧脚是否组成了鼻翼的主要部分,即鼻翼的支撑问题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论。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鼻翼部只有软骨支撑,外侧角直接对应鼻翼的形态,即鼻翼软骨为构成鼻翼的支架。但是,还有学者认为鼻翼伴行在鼻翼软骨侧方,仅仅延伸至鼻孔侧壁前3/1,外侧角几乎不维持鼻翼的形态和结构,外侧脚主要形成鼻尖的支持[4~6]。对此目前尚无明确定论,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总体上讲,要明确地描述解剖中所见的鼻翼软骨的形状似有困难,如同Natvig所说,没有一个模型可以代表所有鼻翼软骨的形态[7]。鼻翼软骨并不孤立存在,而是与周围筋膜、肌肉、韧带等结构密切相关。Lepesteur等[8]提出鼻翼软骨环的概念:鼻翼软骨的内、外脚,穹隆部,鼻中隔,小翼软骨和鼻孔基底的纤维组织连结而成的环状结构。此后,Daniel和Letourneau等[9,10]也阐述了鼻翼软骨环的概念。
2 组织学研究
鼻翼软骨属于透明软骨,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组成[11]。以往的学者采用穿刺等方法研究双侧软骨差异,现多采用将软骨连续切片后研究其组织学特征。对鼻翼软骨的组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唇裂患者鼻翼软骨的病理学研究上。关于唇裂鼻畸形形成机制一直以来存在着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理论之争,但两者均认为鼻翼软骨在鼻畸形形成中起着最主要的作用。内源性理论者Stenstrom、Stark和Kaplan等认为,与正常侧相比,患侧鼻翼软骨细胞和基质成分有所改变。杜晓扬等[12]亦观察到患侧鼻翼软骨小于健侧,承认鼻翼软骨存在发育不足。杨连平等[13]也支持此观点,认为单侧唇裂患侧鼻翼软骨的外侧脚细胞发育差于内侧脚及中间脚处,患侧鼻翼软骨外侧角较健侧发育不足。魏建宏等[14]对软骨连续切片后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发现畸形患儿的鼻翼软骨外侧角1/4处细胞面积、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均明显小于健侧,提示患侧鼻翼软骨外侧角发育不足;并且研究还发现,患儿双侧鼻翼软骨外侧角近膜边细胞和靠近中央细胞均有差异。而Sadove[15]等进行了单侧唇裂健患侧鼻翼软骨的组织学比较,认为二者并无显著性差异。唇裂鼻畸形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而鼻翼软骨的组织学研究是鼻畸形形成机制的理论基础,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我们还任重道远。
3 测量学研究
国内外有关鼻翼软骨的定量研究,文献甚少。洪志坚对20具尸体标本进行了鼻翼软骨的解剖学测量:得到了鼻翼软骨内侧脚厚度为(0.96±0.19)mm,外侧脚厚度(1.06±0.20)mm,顶部软骨厚度(1.13士0.31)mm,可见鼻翼软骨菲薄,仅为1 mm 左右。这是目前所查到的文献中,对鼻翼软骨形态学数据测量最为详细的资料[16]。但以上测量是建立在尸体解剖基础之上,人体死亡后的软骨结构迅速发生生物学和力学的变化,其形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尸体解剖得出的研究资料与实际的活体状态有较大的差距。Young Seok Kim等[17]在开放式鼻畸形整复术中用游标卡尺测量两侧鼻翼软骨内侧脚的长度、宽度以及厚度,唇裂侧、非唇裂测量结果分别为内侧脚长度(13.84±3.47)mm、(13.80±3.48)mm,宽度(2.92±0.95)mm、(3.28±0.93)mm,厚度(0.69±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项目一 任务三 认识餐饮设备(课件)《餐饮服务与管理》(高教版第二版)同步课堂.pptx
- 16S122图集—水加热器选用及安装.pdf
- 第12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统编版上册.pptx VIP
-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共200题).docx VIP
- 《抗病毒药和抗寄生虫药》课件.ppt
- 翼科ES500系列专用伺服驱动器用户手册.pdf
-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手册.pdf VIP
- JBT 7361-2007 滚动轴承 零件硬度试验方法.docx VIP
-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80首!家长收藏必备,附带文档打印版.pdf VIP
-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1.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