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夫妇在李庄的日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思成夫妇在李庄的日子.doc

梁思成夫妇在李庄的日子   抗战时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同济大学等多家文化学术机构辗转迁移至四川李庄,一大批海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云集于此。这个长江上游的千年古镇一时间与重庆、成都、昆明并称为大后方四大文化中心,据说在当时寄一封国际邮件到这儿,只需写上“中国李庄”四字即可准确无误地送达。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在这个时候来到李庄,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一起度过了一段艰苦而难忘的时光。   1.竹林深处的月亮田   1940年初冬,梁思成、林徽因所在的中国营造学社为了就近利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图书资料,也同史语所一起离开昆明入川,来到离宜宾60华里的南溪县李庄镇上坝村安营扎寨。   竹林深处的上坝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距李庄镇只有两华里的路程。梁思成一家住的地方叫月亮田,一个浪漫且富有诗意的名字,租住的农舍矮矮的,竹墙外涂了一层薄薄的泥巴,墙缝里能透进皎洁的月光,屋顶的席棚历史悠久,是老鼠和蛇等小生灵经常所至的地方。   这里远离都市的文明,生活条件比昆明还要艰苦,吃水要到村外的水塘去挑,晚上只能靠一两盏菜油灯照明,连煤油灯都是过于“现代化”的奢侈品,更谈不上什么粮菜供应了。林徽因远在上海的好友李健吾曾在《林徽因》一文中说:“我最初听到他们的信息,是有人看见林徽因在昆明的街头提了瓶子打油买醋。”作为林长民的女公子、梁启超的儿媳、北平“太太客厅”里口若悬河的的才女,竟然干起了女佣的活计,李健吾对这种反差显然感到异常震惊。但李庄时期的林徽因却更甚于此,梁思成年轻时车祸受伤的后遗症不时发作,经常痛得不能坐立,她不得不抽出大量的精力来操持家务,大段大段的大好时光在枯燥的家务劳作中静静地逝去,令她异常苦恼,她在给美国朋友费慰梅的信中透露了自己的苦衷:“每当我做些家务活时,我总觉得太可惜了,觉得我是在冷落了一些素昧平生但更有意思、更为重要的人们。于是,我赶快干完了手边的活儿,以便去同他们‘谈心’。倘若家务活儿老干不完,并且一桩桩地不断添新的,我就会烦躁起来。所以我一向搞不好家务,因为我的心总一半在旁处。”   但不久林徽因的心情便开朗起来,这还得缘于梁思成的功劳。一次梁思成在成都偶然弄到一些西红柿种子,回家后随意种在门前田边的松土里,不久西红柿便结出又红又大的果子。当地百姓根本不知道西红柿为何物,非常好奇,林徽因便无偿送给他们秧苗。村民们发现这位文文静静的女先生和她周围的人心地都非常善良,便也投桃报李地示以友好,西红柿秧苗无意中成为营造学社的学者们和当地庄稼人之间友谊的使者。   林徽因希望平淡的生活多些绚丽的色彩,两间简陋的房子总是收拾得井井有条,窗台上的玻璃瓶里经常插着从田野里采来的鲜花,温馨的小屋也吸引了上坝村的乡亲。大家都喜欢与这位开朗的女先生摆摆龙门阵,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姑娘和媳妇,有什么悄悄话总愿意对她讲,哪一个姑娘出嫁办嫁妆,都找上门来请她出主意,谁家媳妇生了娃娃,也忘不了给她送上几个报喜的红鸡蛋。乡居的日子给林徽因带来意外的欢乐,渐渐地她喜欢上了这个竹林深处的小江村,她仿佛又回到了北平,回到了东总布胡同那间充满了笑声、欢乐和友情的客厅。   2.艰难岁月   安顿下来以后,梁思成、林徽因与同事们又投入了紧张忙碌的考察和研究。在李庄,梁思成夫妇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中国建筑史》的写作。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只能借着菜子油灯摇曳的微光,弓着背一字一字地书写,在这个恍如与世隔绝的小村里,没有印刷工具,他们只能采用手写和最原始的石印。   这时林徽因的肺病又发作了,川南潮湿的气候和连续的奔波,让身体本来就十分虚弱的林徽因长时间卧床不起。她每天只能靠在被子上工作,书案上、病榻前堆积起厚厚的“二十四史”和数以千计的照片、实测草图、数据以及大量的文字记录,她承担了全部书稿的校阅,并执笔撰写了五代、宋、辽、金等朝代的内容。1942年年底,美国朋友费正清到李庄探望梁思成夫妇,回到重庆后向夫人费慰梅讲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情况。据费慰梅回忆:“思成的体重只有47公斤,每天和徽因工作到夜半,写完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他已透支过度。但他和往常一样精力充沛和雄心勃勃,并维持着在任何情况下都像贵族一样高贵和斯文。”   在写作《中国建筑史》的日子里,营造学社的经费几近枯竭,成员的工资也失去了保障,幸亏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负责人傅斯年和李济伸出援助之手,把营造学社的5人划入他们的编制,才不至于有冻馁之苦。由于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薪水大都买了昂贵的药品,用在生活上的开支就拮据起来。因营养不良,林徽因身体日渐消瘦几乎不成人形,重庆领事馆的费正清夫妇托人捎来一点奶粉,他们也舍不得吃。为了改善伙食,梁思成不得不放下手中的?P,学着蒸馒头、煮饭、做菜,还从当地老乡那儿学会了腌菜和用橘皮做果酱。最后实在山穷水尽了,梁思成只得到宜宾去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