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第22卷第2期,2008年6月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 Vo1.22 No.2 June 2008
中华绒螯蟹弧菌病及病原检验
房 海 ,陈翠珍 ,张晓君 ,巩元芳 ,葛慕湘 ,王秀云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陵,712100;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对一起自然发生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病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病是由
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所引起的病害。对从病(死)蟹肝胰腺中分离做纯培养的6株菌
(HF010522.1至HF010522-6)进行了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等方面的鉴定;同时,选择代表菌株(HF010522-
1)对健康蟹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出较强的致病作用;另外,测定了HF010522-1菌株的16S rRNA基
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选用37种抗菌类药物对3株菌做药敏试验,结果均表现对头孢噻肟等31种药物
呈现敏感或高度敏感、对头孢拉啶低度敏感、对青霉素G等5种耐药。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弧菌病;病原;检验
中图分类号:$94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983(2OO8)02-0001-06
利斯顿氏菌属(Listonella MacDonell and Colweii 1986)的鳗利斯顿氏菌(L anguillarum),为原弧菌
属( Pacini 1954)的鳗弧菌(E anguillarum)。该菌由意大利的Canestrini于1893年首次从鳗鲡“红
疫(red—pest)”病例中分离到,并将其取名为鳗杆菌(Bacterium anguillarum);此后,Bergeman…又从瑞典
发生的一起鳗鲡“红疫”中分离到此菌,并将其命名为鳗弧菌。已知该菌是研究较早的一种水产动物病
原菌,能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多种鱼类、贝类及甲壳类等发生相应的弧菌病(Vibriosis) .3 J,对水产养殖危
害严重。
2001年,河北某水产养殖场所养殖的一年生中华绒螯蟹发生病害,经做病原学检验,表明其为由鳗
利斯顿氏菌(原鳗弧菌)所引起的“弧菌病”。本研究报告了该病例的发病情况、病理变化及相应病原鳗
利斯顿氏菌的形态特征、主要理化性状、系统发育学及病原学意义、药物敏感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以期
为该病的有效检验与防治及对相应病原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发病情况及病变检验
河北某水产养殖场一年生中华绒螯蟹,于2001年5月初始见明显发病,病蟹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
少食至不食。至5月22日,随机捞取一定数量中华绒螯蟹检查,测得其平均发病率为31%(31/100),
死亡率为16%(16/1oo)。
随机取病蟹及刚刚病死蟹各10只共20只检查,其体表无明显病变,剥开背甲检查,多数可见(13
只)体腔内有不同量、不很透明的积液,鳃较混浊,肝胰腺色淡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1.2 病原菌检验
1.2.1 细菌分离与纯培养 随机取病蟹及刚刚病死蟹,分别以其肝胰腺为材料,做涂片。经革兰氏染
色镜检细菌。同时,分别做划线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血液营养琼脂(家兔脱纤血液的体积分数为
0.07)培养基,28℃培养24—48 h做细菌分离;待分离后,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菌落,分别移接于普通
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做成纯培养(z8℃培养24 h)供鉴定用。
1.2.2 纯培养茵的主要理化特性测定 取上述纯培养菌,分别移接于普通营养琼脂斜面,置28℃培养
18 h后制备成涂片标本,经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形态;分别划线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血液琼脂(分别
为含体积分数为0。07的家兔脱纤血及含体积分数为0.07的绵羊脱纤血)、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琼脂(SS
琼脂)、疖疮病琼脂(FA)、胰胨大豆胨琼脂(TSA)、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琼脂(XLD)、庆大霉素琼脂、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o522o51o)。
收稿日期:2008-03-20;修改稿收到日期:2008-04-08
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2卷
硫代硫酸钠柠檬酸钠蔗糖琼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