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桐城派诗学的新变:论姚永概的诗学观.pdfVIP

近代桐城派诗学的新变:论姚永概的诗学观.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4月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Apr.2012 第31卷第2期 JournalofAnqingTeachemCollege(SocialScienceEdition) VOI.31NO.2 近代桐城派诗学的新变 :论姚永概的诗学观 汪 孔 丰 (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0444;安庆师范学院 文学院, 安徽 安庆 246133) 摘 要:姚永概是清末民初极为重要的桐城派作家,也是光宣诗坛上颇具影响力的诗人。在文学创作方面,他认为 学、才、境是构建文学的三个缺一不可的要素;在艺术表现方面,他主张作诗要注重寄托,要真实表现 自我。在师法对象 上,他主张兼宗唐宋,扩大取法对象的范围。他的诗学观念一方面体现出他对桐城派诗学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也显示 出他在桐城派诗学方面的开拓与创新。他的诗论可以视为清末民初桐城派诗学思想的代表,可为我们了解近代桐城派 在诗学上的理论建树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桐城派;姚永概;诗学 中图分类号:E0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2)02—0031—05 姚永概 (1866—1923),字叔节,号幸孙,桐城 和阐释姚永概的诗学主张,以管窥桐城派诗学在 人。 “其诗秀爽而为警炼,沉郁而能顿挫”[11142, 近代诗坛上的相关情况。 “虽无枕经胙史之腴,亦足登大雅之室”]。同光 一 、 创作本体论:才、学、境,构建文学要素 体代表作家沈曾植 曾将姚永概的诗歌与其姊夫马 姚永概论诗,重视诗人之 “才”、“学”与 “境” 其昶的文章合印成册,誉之为 “皖之二妙”(姚永 的统一。这在 《裴伯谦诗序》中谈得 比较详细: 朴 《慎宜轩笔记题辞》 )。汪辟疆在 《光宣诗坛 “余尝谓文章之成也有三:赋之 白天者 日才,造之 点将录》中曾将他列之为 “地猛星”4J。总之,他 于人者 日学,惟境也者,天与人交致而不可缺一。 是清末民初极为重要的桐城派作家,也是光宣诗 天予以特殊之境矣,或不胜其艰困,无复聊赖,甚 坛上颇具影响力的诗人。 者堕其气而陨其身,不善于承天足以昌其才与学 姚永概掉鞅诗坛而 自成名家,与其诗学主张 者转 自负之,是岂天之咎与?天宝之乱,杜子美以 有一定的关系。不过,姚永概并没有专门的诗学 稷契 自命,而流离饥寒,卒不得一效。故发为诗 著作,有关他的诗学主张,比较零散,散见于其诗 歌,光怪变幻,不可方物,冠于有唐。其后苏子瞻 歌、序文等作品中,如文集中的 《裴伯谦诗序》、 以宰相之才安置黄州者五年已,老复有儋耳万里 《马冀平诗序》以及诗集中的 《书梅宛陵集后》等。 之逐,故子瞻之诗文亦以海外为极盛。向使彼二 由于数量不多,一鳞半爪,难 以全窥姚永概诗学观 子者不能亨其心以顺天,则其境固非生人所堪,亦 念之面 目,因而学界对其诗学理念的关注并不多。 与寻常之徒太息悲忧 以至于死而止矣,乌得有鸿 值得高兴的是,长期以来深藏于安徽省图书馆、鲜 博纯丽之文以见于今乎?余又以知有境乃可成其 为人知的姚永概 《慎宜轩日记》稿本于2010年由 才,亦惟有学乃可用其境,则义理之不可一 日去 黄山书社整理出版了。姚永概的这本 日记保存有 身,即求之文章而亦然也。”_5 ,考虑到材料中 大量的诗学见解,这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姚永概 所举之例以及序文为诗序,再加上桐城派有着 的诗学思想,同时也有利于我们了解后期桐城派 “诗之与文,固是一理”(《与王铁夫书》 j2如)的认 诗学的发展情况。因此,本文拟结合其诗文集及 知传统,姚 氏虽讲 “文章之成”的三要素,但实际 《慎宜轩 日记》中的诗学观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