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区凝聚力的初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虚拟社区凝聚力的初探

資訊社會研究 (1) 頁 57-83 ,2001 年 7月 虛擬社區凝聚力的初探 廖鐿鈤 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摘要 網際網路的興起帶來需多的衝擊或影響,無論是在政治、經濟、 教育 、法律、社會等無不影響甚大,甚至已經進入人民日常生活之中。 虛擬社區成為每位網路使用者接觸網路 文化的第一道關卡,它的存在 具有一定的價值,尤其在探討社區議題上,在瞭解社區一些基礎概念 後,透過網路虛擬社區的一些糾紛事件後,可以發覺糾紛可以是探討 社區凝聚力的指標之一,另外從虛擬社區的拉力與真實世界的推力兩 種不同的面向來探討凝聚力,從一些討論中可以發現兩種面向的確會 影響社區凝聚力。 凝聚力的討論原本就是社區研究中重要的議題,即使是在網路虛 擬社區上也是如此 ,要維持一個社區的成長,社區凝聚力是不可或缺 的,本文提供一個初步的認識。 關鍵詞:虛擬社區、凝聚力、拉力、推力 58 資訊社會研究 (1) 虛擬社區凝聚力的初探 網路文化所帶來的衝擊正影響人類的生活,首先使用者進入網路 即需面對虛擬社區,而什麼是虛擬社區呢?社區最傳統的界定是場 所、人與人的關係與心理的感覺,虛擬社區同樣也具有這些要素,一 群人在網路虛擬空間中與他人彼此互動,產生情感並建立人際關係, 這可能歸於傳統的說辭,虛擬社區除了具有實體社區的特質外,更兼 具虛擬的特質,即網路文化的特性,在實體與虛擬兩者間游走的虛擬 社區成為研究的領域,尤其在社區凝聚力的討論上,虛擬社區在討論 上凝聚力時具有那些可能性。 傳統社會學對社區的解釋,首先是圖尼斯(F.Tonnies)對社區共同 體的看法,其關係的形成來自最自然的血緣關係,其次是地緣關係, 這也是社區最早成型的基礎,在這種基礎下,人與人是親近的,社區 凝聚力是存在於這些關係中;而涂爾幹(E.Durkheim)雖是透過社會事 實來形容社區是屬於機械連帶的類型,認為在這種連帶關係下,普遍 是分工程度低,差異性小,因此在整合社區時的確比較容易,涂爾幹 的解史較少涉及情感因素,但還是可以發覺它具有某種程度的凝聚 力;最後是韋伯(M.Weber)所謂共同體關係,它是建立在相互隸屬性 上,包含情感因素等,於是可以構成社區,綜觀上述幾位學家的看法, 在傳統社區中的確可以發覺社區凝聚力是存在的。 談論社區的活動,社區如果所指涉的對象是人類的居住情境,也 可以稱為 「共同體」,其原意是指「同胞」或「共同的關係和感覺」。 無論何者,都隱含了「共同」的意涵社區重建很重要的原動力是使生 命連帶起來,讓一個社區要變成有機體。因此社區應團結,成為有機 體,使社區有連帶感。如果生命力使每個體有連帶意識或共識,則整 個社區不是散沙,不自私、冷淡、短視,這個生命力才有意義,所以 社區必須營造,採取互助合作的集體行動,以求共同發展,達成「健 康社區」;亦即,使很多個人變成團體,變成共同體,這就是「社區 主義」,即便是追求高度認同的社區凝聚力。 對於傳統實體社區的定義,卻往往因論述需求不同而殊異甚多, 廖鐿鈤:虛擬社區凝聚力的初探 59 一般定義為:「社區是居住在某一地理區域,具有共同利益關係,共 同服務體系與發展能力或潛力的一群人」(林振春 1995:25-39) 。由於 這些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問題、共同的需要,而讓人覺得社區內應該 要產生一種共同的意識,才能保障利益、解決問題、回應需求。 是 故,社區一詞無論就其原本字意或後來衍申的諸多意義,都有朝「共 同」此一意涵輻輳的趨向;也因此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普遍被學者 視為是社區凝聚的必要條件,也是進一步發展的基礎。林瑞欽(1995) 社區可以從三個不同面向的概念來分析: 側重地理或結構的概念,是一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