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侵权的最优赔偿原则研究3 - 经济研究.pdf

计算机软件侵权的最优赔偿原则研究3 - 经济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软件侵权的最优赔偿原则研究3 - 经济研究

史晋川 、汪淼军 :计算机软件侵权的最优赔偿原则研究 计算机软件侵权的最优赔偿原则研究 史晋川  汪淼军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3 10028) 内容摘要 :通过法律保护软件开发商的利益是创造 良好的软件业发展环境的有效途 径 。在运用法律保护软件产权的司法实践中 ,确定软件侵权的赔偿额是一个十分关键而 又非常困难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软件侵权赔偿制度 ,有必要引入法律经济学的 方法思考软件侵权赔偿 , 即以经济效率为出发点 , 以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为基本分析工 具 ,考虑在一定条件下 ,如何确定最优赔偿原则 。本文第一部分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软件 、 软件市场和软件侵权的特征 ;第二部分 , 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发展一个简单模型来设计最 优赔偿原则 ,并对模型结论进一步展开分析 ;第三部分 ,考虑侵权率内生以及引进软件的 网络外部性问题来修正和拓展模型 。最后 ,简单总结全文 ,并通过对基本模型的一些假设 条件的讨论 ,提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侵权  网络外部性  最优赔偿原则 ( ) 1969 年 ,美国国际机器商业公司 IBM 实行“价格分离”政策 ,开始将计算机软件与硬件分别 评价 ,揭开了软件产业时代的序幕 。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 ,软件侵权问题 日益严重 , 引起国内外不 少学者关注 。在国外 ,关于软件盗版的研究集中在考虑软件网络外部性条件下 ,私人盗版对于开发 ① ( ) ( ) 商的利润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 。Oz Shy 1999 以及 J . Slive 1998 分别证明 ,在软件网络性较强 ( ) ( ) 时 ,私人盗版反而可能会增加开发商利润和消费者剩余 。在国内,陈锦川 1995 和任 自力 1997 等 ( ) 人从法律的公平合理和易于司法运作的角度来分析软件侵权赔偿的原则 ;史晋川 1996 和刘茂林 ( 1996) 从法经济学角度考察最优赔偿额的确定 。尽管这些学者的观点对于确定软件侵权的赔偿 额 ,完善软件侵权赔偿制度有相当参考价值 ,但是他们都没有进一步深入地触及到软件的网络外部 性以及相应的软件侵权的影响复杂性问题 。本文试图从法经济学角度 ,即以经济效率为价值 目标 , 并运用博弈论 、机制设计理论以及信息经济学等经济分析工具 ,来研究计算机软件侵权的最优赔偿 ② 原则设计问题 。 一 、软件 、软件市场及软件侵权的特征的分析 ( ) 一 软件网络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 网络外部性是指一种产品对一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兼容性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 加 ,网络外部性分为直接外部性和间接外部性两类 。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直接由于用户增加而产  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列举了八种类型的侵权行为 ,本文所指的软件侵权行为是指以营利为 目的 ,非法复制 、销 售有版权的软件 ,如果文中没有特别说明, 软件侵权或盗版特指该类侵权行为 。关于软件侵权类型的详细分析 , 请参阅寿步 ( 1997) 。 ① 此处所指私人盗版是不以营利为 目的非法复制著作权保护的软件 ,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非法复制两种 ,与本文其他部分 所指的盗版是不同的。 ② 本文所指的经济效率并不是帕累托最优 ,而是希克斯 ———卡尔多意义上的效率 ,即帕累托改进 。关于法经济学的效率标 ( ) 准的详细讨论 ,请参阅理查德 ·A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