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纺织品安全性能、服装纤维标识和
纺织品安全性能、服装纤维标识和
国内纺织标准体系与检测结果判定
任忠海 研究员
Tel:020 Fax:020renzh@iqtc.cn
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纺织实验室
2009年3月
报 告 提 纲
一、纺织品安全性能
二、服装纤维标识
三、检测结果判定
四、国内纺织标准体系
一、纺织品安全性能
1、生态纺织品
生态纺织品
生态纺织品是指达到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和通过检测的纺织行业中那些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并合理利用这些原料生产的对人体健康无害的产品。
从完整的概念上讲,生态纺织学应包括纺织品生产生态学、纺织品消费生态学和废弃纺织品处理生态学三个方面。
产生的原因:
纺织品服装在生产过程中,要添加一些染料、助剂等整理剂,这些整理剂或多或少的含有或者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如果残留在服装产品中,并且达到一定量以后,就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 最早颁布并实施“生态纺织品标准”的国家是德国,德国于1994年就出台标准禁止纺织品中使用以联苯胺为代表的20种致癌芳香胺及可分解出这些芳香胺的偶氮染料,欧盟也于2003年9月起实施了《关于禁止使用偶氮类染料指令》,2004年6月起又实施了“蓝色着色剂”禁令。
案例:2003年,我国有一批纺织产品出口到德国,被检出含有联苯胺537mg/kg。德国政府立即禁止销售这批产品,并要求经销商采取招回行动,将货物退回生产商或就地销毁,并对负责采购的经理提起诉讼。
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纺织化学品有关情况:
自1994年7月15日德国政府颁布禁用部分染料法令以来,到上世纪末在纺织品和纺织化学品领域中禁用和限制的化学物质有十三类约300个,它们分别是:
(1)在特定条件(即还原)下会裂解产生23种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按照德国bayer公司在1994年提出的禁用偶氮染料品种以及1999年德国vci(德国化学工业协会)提出的禁用染料数统计有146个,规定在纺织品上的致癌芳香胺限定值不超过30ppm,在染料中的致癌芳香胺限定值不超过150ppm。
(2)由于非化学结构性因素致使染料中含有会裂解产生致癌芳香胺的各种染料,包括从染料制造工艺中发生异种离介或均裂产生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由于制造染料所用原料的同分异物体带入致癌芳香胺制成的偶氮染料、某些染料检测时在检测条件下产生致癌芳香胺的染料如吐氏酸脱磺产生乙萘胺的染料、芳烃基羧酰芳胺水解放出致癌芳香胺的染料等。
(3)过敏性染料,有20个,规定纺织品上的限定值不超过0.006%。
(4)致癌性染料,有7个。
(5)环境激素,又称内分泌扰乱物质,有70个,包括25个杀虫剂(主要是有机氯杀虫剂)、10个杀菌剂、7个除草剂、1个杀螨剂、9个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10个有机中间体、3个重金属和5个无商业价值的化学物质。
(6)可萃取重金属,有10个,锑(Sb)、砷(As)、镉(Cd)、钴(Co)、铬(Cr)、铜(Cu)、镍(Ni)、铅(Pb)、汞(Hg)、六价铬(CrVI)这十种重金属元素加以限制。
(7)含氯有机载体,有10个。
(8)可吸附的有机卤化物,有30个,包括氯化烃溶剂、防缩整理剂、防蛀剂、含卤前处理剂、含氯均三嗪基活性染料、含卤素分散染料和其它含卤芳香族化合物等。
(9)游离甲醛。
(10)可挥发化学物质,如甲苯、苯乙烯、乙烯基环已烯、4一苯基环已烯、丁二烯、氯乙烯、芳香烃与其它有机挥发物等。
(11)部分抗菌剂。
(12)部分阻燃剂。
(13)多氯苯酚,如五氯苯酚、2.3.5.6一四氯苯酚等。
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2003年11月27日正式发布,该标准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从立项到发布,前后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特别是在报批、向WTO通报和最终审批阶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共有5个大项。
包括: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异味、可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
A类:婴幼儿用品; B类: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检验方法 1、甲醛含量的测定(GB/T 2912.1——1998) 2、pH值的测定(GB/T 7573——2002) 3、耐水色牢度的测定(GB/T 5713——1997) 4、耐汗渍色牢度的测定(GB/T 3922——1995) 5、耐摩擦色牢度的测定(GB/T 3920——2008) 6、耐唾液色牢度的测定(GB/T 18886——2002) 7、异味的测定 8、禁用偶氮染料的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