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基础外语教学十大历程
我国基础外语教学十大历程1 开始萌芽时期(1289-1902)
我国元代与西域的文化、经济交流频繁,至元二十六年(1289)设立回回国子学,教授波斯文,为官署培养译吏。明代与西域、俄罗斯以及东方的日本、高丽诸国文化、经济使节交往日频,明成祖于永乐五年(1047)设立四译馆,招收译字生,教授西域、北方、东北等地区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缅甸、暹罗等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译员。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俄罗斯文馆,教授俄语(额设学生24名)。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就在中国沿海岛屿开设了“为宣传基督教而学习英文与中文”的教会学校(mission school),并以此作为向中国大陆进行侵略活动的准备。最早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英国人马礼逊(Morrison,Robert),于1818年在马六甲开设了“英华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1835年(马礼逊死后第一年),广州、香港等地的传教士和商人组织了“马礼逊教育协会”,为中国儿童教习英文等课程。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传教士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大多数兼办教育,为中国儿童教习“西文”。“同治元年(1862)恭亲王乃向外国延访,后得英人威妥玛(Wade Thomas)的介绍,请英人包尔腾(Burdon)充任教师。是年七月,同文馆也就正式在北京成立……同治二年(1863)三月,法文馆和俄文馆,亦相继成立.同治十一年(1872),添设德文馆。光绪二十二年(1896),又添设东文馆”,每馆最初只有学生十名。到了光绪十三年(1887),同文馆学生名额已经增加到一百二十名.这个数目,一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仿效日本”废科举、兴学堂”,颁布由张百熙拟定的《钦定学堂章程》,并于次年推行《学务纲要》,《纲要》要求“中学堂以上各学堂,必勤习洋文”。这是中国政府正式颁布章程,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基础外语教学的开端。但仅限于中学,“小学堂勿庸兼习洋文”。
2 效法日本时期(1902-1922)
这一阶段经历了清朝政府和国民政府的更替,但在外语(主要是英语)教学方面却都是以效法日本为主。大致有以下特点:课时较多。《钦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学制为五年,五年间总学时为1444课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于1913年颁发的《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中学学制四年,四年间总学时1056课时。教学目的侧重于培养阅读和翻译能力,不重视口语能力。教学方法以语法翻译法为主,比较重视语法教学,多采用传统的由词类到句法,注重定义解说的教学方式。语音方面主要教字母和拼音,很少涉及语音、语调。教材主要是运用外国课本或教会人士编写的书籍。课本程度较深,古典文学片断占较大比重,词汇量大,学生很难学习。
高等小学校的外国语教学已开始引起注意,1912年9月颁布的《小学校令》,规定高等小学“视地方情形……可加设英语(或别种外国语)”。
3 借鉴英美时期(1922-1949)
1922年“北洋政府”效法英美实行“新学制”(壬卯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六三三学制。外语作为必修课,从初中开始设置。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课时趋向减少。1933年规定外语课每周5学时,六年间共1080学时;1936年规定初中每周4学时,高中每周5学时,六年间共972学时;1948年规定六年间约为800学时,减少172学时;初中阶段,以全面训练四会能力为主。高中阶段依然是着重培养阅读能力。以张士一为代表的直接法的倡导者们,开始关注并研究外语教学,1922年张士一所著《直接英语教学法》出版发行。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受到挑战。句子――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被作为教学的基础。国际音标逐步推广,语音及口语教学不被重视的现象有所改变。中国人自编的外语教材受到欢迎和广泛使用,其中以林语堂先生所编的《开明英语初中英文课本》影响最大。在条件好的中学,数、理、化、外国历史、地理等课程一般采用外语原版课本。
4 学习俄语时期(1950-1956)
刚刚成立时期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了向苏联学习,各行业都急需俄语人才,中学英语课几乎全部由俄语课代替,俄语师资严重不足。1954年教育部做出了从该年起初中外语课停开的决定,这对外语教学起了消极的影响作用。这一时期中学外语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课时锐减。仅高中三年开设外语,每周四节,三年间合计只有408课时。教学方法主要是效法苏联的自觉对比法,倡导“依靠本族语言”和“对比分析原则”。要求偏低,就词汇而言,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高中俄语和英语教学大纲草案,要求俄语只掌握1000个单词,英语1500个单词。这一时期的中学外语教学处于低水平。
5 “反右”调整时期(1957-1960)
教育部于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