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假假中寻觅书画珍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真假假中寻觅书画珍品

真真假假中寻觅书画珍品在即将举行的今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明末清初一代画坛宗师石涛的代表作品八开《杜甫诗意册》,估价高达1.2亿港元。在高额估价的背后,实际上揭示了一个书画拍卖的“潜规则”,那就是珍品往往隐匿于真真假假之间。 佳士得将举行“中国古代书画”及“中国近现代画”春季拍卖,届时将有逾400幅中国古代、近现代的名师佳作,各作品总估价高达3.5亿港元,其中最瞩目的作品,则是著名画家石涛的《杜甫诗意册》画册。 真真假假成就珍品 翻开历年石涛的拍卖记录,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虽然石涛是一代画坛宗师,但是其拍卖价格并不高,其最高纪录是在去年北京保利秋拍中以2688万元成交的《诗书画联璧卷》手卷。而在去年的拍卖市场,成交过亿的古代书蓟已经有了好几幅,为何石涛的作品只能处于中上游的位置呢?这主要是还是因为收藏市场上,石涛的仿品实在是太多了。 所谓石涛的仿品,并不是指现在仿的,而是在民国时候就有的,其中首推的就是张大千仿石涛的作品。张大千以画家的眼光,对传世名作有自己的独立鉴赏能力,加上他的画作和仿古作品都能买出大钱,为他的收藏奠定了鉴赏与经济两方面的实力。石涛是张大千的最爱,他早年仿制了大量的石涛画作,少有人可以看破是原作还是仿制。当时上海的地皮大王程霖生酷爱石涛的画,特意化大价钱买了一幅丈二四的石涛山水,作为镇宅之宝悬挂在厅堂,并把厅堂命名为:“石涛堂”,其实这幅画就是出自张大千之手。 他仿石涛画的赝品其神韵、表现手法、构图特点,惟妙惟肖,与真迹毫无二致,活脱脱石涛复生。他这种恶作剧,使许多著名的画家、收藏家、鉴赏家上当,如陈半丁、黄宾虹、罗振玉,甚至是张学良。这也使得目前收藏市场上对于石涛作品敬而远之,相反张大千仿石涛的作品却能卖出很好的价钱,像2006年北京荣宝拍卖行推出的张大千《仿石涛山水》立轴,成交价就达到了176万元。 像去年拍卖市场上,石涛作品超过千万元的就有三件,除了《诗书画联璧卷》手卷之外。石涛《松荫研读图》立轴拍出了1904万元,《竹西之图》手卷拍出了1120万元。而且有意思的是,一些原先被拍卖行认为是仿品的石涛作品,一旦能够被市场所接受,其价格就立刻飞上了天,像2005年浙江一家拍卖行在秋拍中推出的石涛《竹石图》立轴,当时的估价只有50万至80万元,但成交价达到了1925万元。 揭开成交“潜规则” 在书画投资中,许多人都喜欢那些毫无疑问的画家作品,这固然没有错,但你是否发现过,这些画家作品的升值空间却是非常有限的呢?以著名画家谢稚柳为例,今年是他诞生100周年,在拍卖市场上也掀起了一股谢稚柳热。在今年上海春拍市场上出现的谢稚柳《西湖吟趣图》立轴,估价30万至50万元,成交价为58.24万元,而在2009年春拍中的价格已经达到了47.5万港元。虽然升值幅度还是有的,但是在今年书画拍卖市场上整体出现大幅跳升的情况下,这个幅度显然不会让投资者满意。 就拿不久前在香港苏富比出现的齐白石《虎》为例,拍卖之前,多少人撰文认为此画是赝品,但最终却拍出了3000多万元的天价。虽然收藏界至今对《写生珍禽图》的真伪仍有争议,但在拍卖市场上,它的身价却从2002年的2530万元,上涨到了2009年的6171.2万元。 在艺术品真伪界定上,书画鉴定尤为困难,原因是书画鉴定目前还主要是沿用“目鉴”、“考证”的方法。由于书画鉴定家的鉴定行为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妙”和“弹性限度”。同一件书画作品,同一级别的鉴定家,可能会鉴定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而且各有各的充足理由。米芾《研山铭》书画鉴定家持不同意见的有之,“晋人书”《出师颂》更是遭众多学者、书画鉴定家及媒体的狂轰乱炸,后虽改称“隋人书”,但仍有许多学者提出不同的见解,这些作品哪件不是曾被权威专家过目过的?这种现象古今依然,现在拍卖场上标“传”、“款”字款的古代书画作品,有的就是昔日各个时代的权威鉴藏家鉴定递藏的,现在不是仍然不能确定为真迹吗?因此,面对有争议的画作,只要能够找到自己独家令人信服的证据,无疑可以大大提升其价值,甚至为你带来可观的回报。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