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百合病之热.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百合病之热

论“百合病”之“热” 吕翠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问题的提出—— “阴虚内热” “内热” ——“虚热” “养阴清热”之清热似乎也应清的是“虚热” 作者观点 本病起始之病因——六淫之“余热”/七情之“郁热” 病理机转——伤阴/阴虚生内热。 病机——阴虚夹虚热/阴虚兼夹实热/阴虚兼夹虚热实热均有 “内热”,可为“虚热”、“余热”、“郁热”之一,或兼而有之 论证—— 1.从百合病发病时间来看 “其证或未病而预见(外感病的未病期) 或病四五日而出(外感病的中期) 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外感病的晚期 ) ,各随证治之” 各期之“热” 外感病未病期——情志郁结之“郁热”,或郁而伤阴之“虚热”; 外感病中期——七情郁结之“郁热”,也可为外邪之“热”,也可为邪热伤阴之“虚热”,或兼而有之; 外感病晚期——最多见者为“余热”、“虚热”。 《金鉴》 “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百脉未和,或平素多思不断,情志不遂,或偶触惊疑,卒临景遇,因而形神俱病,故有如是之现证也。” 总之,所感不同、病理阶段不同,则其“内热”之虚与实、虚热与实热之多少便不同,但不会是单纯的“虚热”。 2.从症状分析来看 一类是百脉皆病的病证,其既可由虚而“百脉失养”而得,也可为“郁热”“余热”、“虚热”扰及百脉所致。 一类是百合病的特征性证候,也是必备之征,即“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阴虚内热” ??? 阴虚如何导致“口苦”?而“小便赤”则更未必是阴虚内热所能概之,因郁热内结,或邪热内扰皆可致之。持此观点者《张氏医通》也认为“……,上热为口苦,下热则为便赤,亦为阳火铄阴之患也”。 “脉微数”,既可以是“虚热”病机,也可“余热”病机.查“脉微数”在《伤寒论》中两见之,116条为阴虚火旺病机,365条则为邪衰阳复,即同一脉可主不同病机,考本病之病因病机,笔者认为此“脉微数”又可责之于尚存些许“郁热”或“余热”。 《医宗金鉴》说得好“……至脉数、口苦、小便赤者,都是郁结之热,虽侵里而其热未甚也”。 3.从主方及其加减方来分析 主方——百合病主方百合地黄汤,百合地黄二味滋阴之功无须赘述。就清热而言, 先看百合,《本经》谓之“甘,平,无毒。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气”,《本草经疏》注之曰“百合,主邪气腹胀,所谓邪气者,即邪热也,邪热在腹,故腹胀,清其邪则腹胀消矣。解利心家之邪热,则心痛自瘳。肾主二便,肾与大肠二经有热则不通利,清二经邪热,则大小便自利。甘能补中,热清则气生,故补中益气”。 由此可见,百合除“邪热”功不可没,其既可清心中郁热郁火,又可清外感之“邪热”。 百合作为百合地黄汤中的主药,除定位于心肺二经的理由外,恐还在于其可兼顾虚实两个方面,补中有清,清中寓补,无论阴伤与邪热之多寡,统而治之。也由此之缘由,百合为百合系列方中唯一不可或缺之药味。 再看生地黄汁,仲景用地黄者七方,独此方用生地取汁。生地黄汁,既具干地黄之甘,又重于干地黄之苦寒,故滋阴之外尤善清血分之热,此血分之热虽在阴分,但非虚热而是实热。 故就主方而言,百合地黄既有滋阴清虚热之功,而其清“邪热”(气分热、血分热)之功更不可没,因此从以方测证来看,其“热”当虚热、实热皆有。 加减方—— 真正体现补阴兼治虚热或补阴兼治实热(余热或郁热)的不同者,当在辨治误治所致的诸变证中, 如百合知母汤,是阴虚生虚热的治方,以知母清虚热; 滑石代赭汤所治,为阴虚兼热邪陷里之治方,以滑石清利实热使从小便而走。 同理,百合病迁延日久之变证,亦当为里实热(余热或郁热)积重而外发,以百合滑石清泄于里,尤其方后注“当微利”,绝非阴虚所致内热(虚热)之治,正如《医宗金鉴》所言“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本不发热,今变发热者,其内热可知也,故以百合滑石散主之,使其微利,热从小便而除矣”。 4.从临床治验来看 临床治疗百合病常常用百合地黄汤及其加减方的合方,也证明其“内热”非单纯虚热,而是虚热、实热均有. 《经方应用》案例: 张××,女,34岁。自述1977年患重感冒,高烧之后,经常头昏头痛,神志恍惚,失眠少寐,甚至彻夜不眠,苦恼万状,身软乏力,不欲饮食,或食之无味,常口苦尿黄,舌淡红,苔薄白,脉略弦数。系热病之后,余热未尽,心肺阴伤,百脉皆病。治以清除余热,滋养心肺。百合30克 生地6克 知母9克 滑石9克 夜交藤30克 牡蛎30克。连服五剂,稍有好转,守方十五剂,热去津还,百脉调和,半年之后偶遇,据云亦未复发。 《金匮要略浅述》案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