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四时期李达对马克思主义介绍及传播贡献
五四时期李达对马克思主义介绍及传播贡献摘 要:五四时期,李达翻译和撰写了大量文章,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参与编辑和创办刊物,建立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积极参与思想论争,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与传播做出了伟大贡献。
关键词:五四时期;李达;马克思主义;介绍;传播;贡献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242-02
李达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具有十分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与李大钊、陈独秀、李汉俊等合作,推动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有三李(李大钊、李达、李汉俊)并称之说。李达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深远影响。
一、五四时期李达由“爱国主义者”转变成“马列主义者”
李达,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1890年10月2日诞生于湖南零陵岚角山镇(今属湖南永州市)一个佃农家庭。1909年李达考入北京京师优级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在赴京途中,他目睹汉口、上海、天津等地到处是外国的兵舰、商船、租界、军警、银行、教堂,悲愤满腔,立志要学好科学知识,复兴祖国,决心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发愤攻读自然科学。1913年李达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湖南留日官费生,到东京第一高等师范学习理科。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国留日学生奋起斗争遭到失败,亡国的惨祸迫在眉睫,他痛感“实业救国”的幻梦破灭了,但却找不到出路。
俄国的“十月革命”春雷乍响,使他在极端苦闷中看到了光明。他开始偷偷阅读马列主义的书籍,“初步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心和对苏俄的向往”。1918年5月组织“留日学生救国团”抗议北洋政府与日本签订卖国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救国活动失败后,李达觉悟到:“反动统治下实业救国的道路也是一种行不通的幻想。只有由人民起来推翻反动政府,像俄国那样走革命的道路。而要走这条道路,就要加紧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俄国人的革命经验。”因此,他发愤学习马克思主义,先后研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1卷、《(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国家与革命》等经典著作,逐渐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他还翻译郭泰的《唯物史观解说》、考茨基的《马克思经济学说》和高?素之的《社会问题总览》,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重要文献。“五四”运动爆发后,留日学生回国请愿的失败,对李达的打击很大。他认识到,在反动政府的统治下“实业救国”、“科技救国”都是行不通的。1919年6月,李达毅然放弃了理科专业的学习,开始专攻马列主义,掌握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由一个“爱国主义者”转变成一个“马列主义者”。
二、翻译和撰写了大量文章,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和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时期,李达翻译和撰写了大量文章,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切入点,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从1919年秋到1920年夏,李达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和《社会问题总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均有涉及。这三本书,标志着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1919年6月下旬后,他连续发表《什么叫社会主义》、《张东荪现原形》、《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马克思还原》、《社会革命底商榷》等十二篇文章,阐述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目的,介绍欧洲社会主义运动,批判无政府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李达具体论述了“唯物史观说”、“阶级斗争说”、“剩余价值说”、“劳工专政说”,除论述次序不同外,与陈独秀的1922年发表的《马克思学说》完全一致,但远为丰富、深刻。它不仅是李达,而且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但当时国内的知识分子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认识模糊。李达在《什么是社会主义》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各有各的主张,不能笼统说的。近时很有些人把社会主义当作共产主义,也有人把无政府主义置在社会主义头上,实在可笑得很,又是可怜得很。”“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终极的理想。”五四时期,李达形成了关于马克思主义性质及理论体系的比较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他在1920年12月发表的《马克思还原》中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概括为七个方面和五个“重要原则”,并指出“马克思社会主义是科学的”,论及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1920年11月后,李达陆续发表《第三国际党大会的缘起》、《马克思还原》等文章,坚持“革命的社会主义”,揭示德国社会民主党等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堕落”过程,指出“国际共产党联盟的主旨,就是实行马克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