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文自我训练三阶段之思辨篇
作文自我训练三阶段之思辨篇通常,精彩的作文一定带有思辨色彩,它能让人眼前一亮,继而引发思考。而思辨的前提当然是积累,比如对陶渊明的评价,如果我们仅仅了解他平淡自然的“守拙归田园”“悠然见南山”中显现的隐逸高洁之情,而不知道他金刚怒目式的“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中澎湃的永不妥协的理想抱负,我们便不能体会到正是这种矛盾二重性才造就了这位诗人,使其如一潭深不可测的清水,散发着引人探索与追寻的永恒魅力。
所以有了积累,光堆砌材料和华丽的辞藻还不行,如何将众多繁杂的客观素材去芜存菁,为我所用,表达出自己独特深刻的想法呢?我想,“思辨”一词就尤为重要了。
积极培养发散性思维
狭窄是偏激的温床,而偏激、单一是和思辨无缘的,所以培养发散性思维是思辨的第一步。
比如评价电影《唐山大地震》如此红火的原因,既可以从纪念地震、告慰死者、歌颂重生引起大众感动共鸣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从演员演技精湛、剧本煽情的角度出发,还可以从映前宣传、电影商业化运作的角度进行分析,但商业化运作和映前宣传,只是提高票房的一种手段,不仅国产商业电影如此,《阿凡达》等国外的商业电影也是如此。如果仅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分析,显然是狭隘的、绝对的。虽说一篇文章只能就一个问题、某种现象从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但在这个角度的分析中,却不能绝对。所以在决定切入角度前,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思考和联系,是有必要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一直认为,任何人、事都是复杂的、多样性的,而思辨就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它能让我对事物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则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观察、思考和分析。比如有这么一则材料:一名英国登山者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途中倒下了,这是一条登山者常走的路,十几个登山者从他身边走过,却都没有营救。几个小时后,这名34岁的登山者死了。有人得知后很震惊,认为面对这位濒临死亡的攀登者,不管认识不认识,除非危及营救者的生命,不然是不该不实施营救就遗弃他的。但也有人说:不管是公众还是登山者都要明白,人总要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压力,要不,人们还以为是花钱逛公园呢。
从材料中提炼的思考核心就在于“救还是不救”,那么既可以站在人道主义的一边;也可以支持自力更生、不救人的登山者,当然还可以从濒临死亡的登山者角度,让读者假设自己是他的话,又会如何想?从而得出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我们该全力营救的观点。因为如果自己在危急时刻想要得到别人救助,又怎能在别人危急时刻袖手旁观呢?多角度地看问题,设身处地地进入角色,思路自然容易打开。
另外,事物之间也都有其各自的关系,或因果(自信与自强),或依存(学与问),或主次(奉献与索取),或取舍(偏见与关爱),或条件(继承与创新),或并列(谦虚与表现),或对立又统一(自由与纪律、平凡与伟大),辨明这些关系,便有利于全面辩证地思考问题,深入立意。
如2004年上海卷作文题: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考生只会罗列小至考生,大至各行各业的人才精英,甚至国家领导人,个个都在忙的种种现象,却缺少一些深入的理性思考。但有一位考生做得很好,辨明了忙与不忙的内在关系,文章以“奈若何”为题,反映当今人们普遍的矛盾心理:不忙不行,但一忙又损失了许多,实在让人无可奈何。作者就此展开,对人成长所需的精神食粮进行了深刻反思,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的丢失做了委婉批评,最后对人的心灵净化所需的美好境界表达了无限的向往。一路写来,自然而富有变化,理性而富有诗意,让人警醒和思考。
思辨让内容更具广泛性
具有思辨色彩的文章往往涌动着一股上下左右、古今中外、人生自然的包容之气。于是上期“积累篇”中提到的积累历史素材和时事,在这里便有了用武之地。
将叙述或议论的内容上升到动态的普遍性后,文章就会有思辨的味道。那么如何上升到普遍性?自然是从古到今,国内国外,各个领域地纵横驰骋了,所以议论时经常采用的组合是:历史+时事、国内+国外、自然+社会,联想的方法可以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具体到抽象”“由原因到结果”“由自然现象到生活现象到社会现象”等。
根据事物间某些方面的相似点联想其他方面的相似性,例如2010年上海卷高考作文“带着尺子去钓鱼”,就有人把鱼类比喻成梦想,表达了要将梦想慢慢“养大”的观点,也有人把捕鱼的网类比成教育制度,呼吁要把网洞扩大,给小鱼们自己长大的空间。此类创新理解材料的思维,得到了众多阅卷老师的欣赏。
再如以“鱼”为话题写作,历史知识比较丰富的同学会联想到春秋时期鲁国丞相公孙仪吃鱼的故事:公孙仪喜欢吃鱼,但人们送的鱼却一概拒收,理由是收人之鱼,必去迁就别人,徇私枉法,最终导致罢官免职,连自己吃鱼的机会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