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英语俚语形成及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英语俚语形成及发展

浅议英语俚语形成及发展摘要: 随着语言的进一步发展,俚语(slang)在英语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应用于英文报刊、杂志及文艺作品中,而且在当今政治及国际贸易中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俚语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促进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通。因此,掌握英语俚语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语言;俚语;英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186-01 一、 俚语的形成 追溯俚语的书面定义, 在1965年北京时代出版社出版的 《英华大辞典》中这样写道: slang, n. 俚语,卑俗话, (盗贼等的) 切口,隐语,行道话,术语,专门语等。在1996年出版的《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写道: “Commonly used in talk among friends or colleagues, but not suitable for good writing or formal occasions, esp. The kind used by typical of only one class of persons. ”即一般用于朋友或同事之间的谈话但不适于好的写作或正式场合的字词,并特指某一阶层人士的习惯用语。如: army slang军队俚语,prison slang狱中俚语。用作动词时则指粗话,漫骂,如: Stop slanging me. 由此可见,不管是用作何种词性,俚语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而且从中不难看出牛津词典把俚语slang同阶级、阶层联系了起来。因而有些人把俚语划分为特定的阶级、阶层集团或行业使用的一种行话术语,甚至盗窃帮会等使用的黑话也被划至此类。但正是这样一度在西方上层社会中禁用的语言,记录了人类历史发展各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发展的特征, 并逐渐成为语言这门科学的一个特殊分支,正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俚语的发展 英语俚语虽数非标准英语,但在当今许多国家里却十分流行。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它不仅充斥于日常交流,也大量的渗入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甚至国际事务和一些重要谈判也大量的运用俚语来缓解紧张气氛,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俚语的发展历史悠久,并处于不断的更新变化之中,具有独特的语言表现力。成为一种相当特殊的语言形式。俚语的盛行不仅与俚语本身的生动形象特点分不开,也与俚语使用者的个人心态紧密相关。有很多俚语使用者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俚语来表达各种情感。如: “go the extra mile”的原意是“多走一里路”, 口语中就把它引申为“多付出一分代价”的意思。如: Nobody will ever believe anything I say again. (不会有人再相信我说的任何话了) ; In that case, you have to go extra mile to p rove your credibility.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得多做一点来证明你的可信度)。通常我们看到短语“in the drivers seat”的时候会认为是“在司机座位上”的意思,在商业口语中它却是“有掌控权”即“have the right”的意思。很显然,,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 下面以英国和美国为例,简单的来了解一下不同国家俚语的使用。英国人被一直看作是最有绅士风度的民族,英语中有很多俚语相对与其它国家的俚语也更为含蓄更为委婉。例如:让某人住手,就多用“knock it off”,而“cut it out”和“stop it”听起来语气更为强硬。由于英国人的含蓄性格,很多英国俚语都是为了避免使用禁忌语而形成的。尤其是公开发表的报纸、杂志上随便说的话也会有极大的影响力。正如我们避免用“死”字,英国人也很少说: “He died”. 他们会说: “He went to his rewards” (他去领奖了) ,“He fell asleep” (他躺下长眠了) , “He passed away” (他离去了) , “He breathed his last” (他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 与英国人的温文尔雅比起来,美国人的性格更趋向于洒脱。美国人的这种性格造就了美国俚语比其它俚语具有更多的随意性。同时,这又与其固有的多民族文化有着固有的关系。现有的美国人大部分都是多民族移民者的后裔。所以在多民族混居的环境下,美国俚语形成了其固有的幽默、诙谐风格。例如,catch some Zs (小睡一下)A: Excuse me. I have to catch some Zs.(A: 抱歉! 我想小睡一下。)B: I thought you just woke up. Sleepy he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