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滚”“叠”二字
1. 问:“滚”字怎么解析,右偏旁怎么那么复杂?
答:“滚”是形声字,从氵,衮声。该字的复杂写法在右旁“衮”,但只要理解了其形音义关系,就不会觉得复杂了。
“衮”是形声字,从衣,公声。“公”在“衣”的上下中间,这是汉字组合的一种方式,从“衣”的字,有些部件在“衣”中,如“裹、衷、袤”。衮从衣是因为其本义是古代天子祭祀时所穿的绣有龙形的礼服,如“衮冕”。不过,“衮”在“滚”字中只示音,不表意。“滚”是《说文解字》之后产生的字。“滚”从水,《集韵?混韵》解析:“滚,大水流貌。”即本义是大水涌流的样子,如“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滚滚黄河”。由“大水涌流”引申为急速流泄、急速涌入,如“屁滚尿流”“尽把船尾屑子拔了,水都滚入船里来”(《水浒全传》第五十五回)。“大水涌流”常有大水翻滚现象,故又引申特指液体温度达到沸点以上而翻腾,如“壶里的水滚了”“滚烫的水”“滚汤”。由“水滚动”又引申指其他物体旋转着移动,翻转,如“滚雪球”“打滚”。进而引申为走开,离开(多表示斥责、骂人),如“快滚开!”“滚!”由“大水涌流”又比喻引申如大水般连续不断的样子,如“麦浪滚滚”“雷声滚滚”。
理解字的形音义关系,容易识记字形;如果进而掌握了字(实际是“词”了)的本义与引申义关系,则容易积累词汇,增进阅读理解。
2. 问:“叠”字怎么解析?
答:“叠”,小篆写作“”,即楷书“?琛保?是会意字,上部是晶(三个“日”),下部是宜,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呢?主要有两种解释。
先是《说文解字?晶部》根据西汉学者扬雄(字子云)的解析:古时候法官判决罪人,十分慎重,要反复考虑三天,得到合适的处理方法,然后施行。所以,?栉?会意字,从晶,表示三天;从宜,表示得其宜。合起来表示(很多东西)重叠。《说文》又进一步解释:已被灭亡的新朝王莽之流认为字从三“日”太盛,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且汉为火德,日为火,字从三日,于己不利,于是改从三“田”写作“?B”字,田为土,王莽自以为应土德,根据谶纬迷信,这样于己有利。(《说文》原文:“?瑁?扬雄以为,古理官决罪,三日得其宜,乃行之。从晶,从宜。亡新以为,?璐尤?日太盛,改为三田。”)《说文》解析了“?琛钡墓剐危?也解析了异体字“?B”的来源。
后来的一些汉字研究者不大同意《说文》的解析。如清代著名学者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书中认为“叠”中的“宜”也表示多的意思。当代一些汉字研究者也认为:“?琛钡摹熬А保ㄈ?个“日”)表示多,“宜”也有多的意思,两个意符合起来表示重叠的意思(见李学勤主编《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笔者认为当代学者对“?琛钡慕馕霰冉峡蒲А2还?,《说文》之后到唐代期间,又产生了“叠”这个异体字,上部是三个“又”。“叠”因笔画少而通行。新中国成立后规范以“叠”为正字,“?琛?B”为异体字。
解析“?B”字有两点要注意。
一是古人写“叠”,用三个“又”代替三个“日”或三个“田”,三个“又”都是简化符号,虽然方便了书写,却不能在“叠”中表意了。现在汉字教学将这种不能表意也不能表音的字符统称为“记号”,尽管“宜”还能表意,但“叠”却不能再称为会意字了,科学的称呼是“半意符半记号字”。这种“记号”现象在现代汉字里有很多,如“轰(?Z)、聂(?)、双(?p)”,“双”代替了三个字中的双“车”双“耳”双“隹”,将原来的会意字变成了“半意符半记号字”;“鸡(?a)、邓(?)”中的“又”代替了声旁“奚、登”,也将原来的形声字变成了“半意符半记号字”。教学记号字符并不难,根据我们在厦门、泉州几所小学的实验,教师只要给一年级小学生讲清楚了形声字、会意字的构形方法,小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些不能表音也不能表意的“记号”字符。
二是“叠”“迭”二字不要相混用错了。“叠”表示累加的意思,即重叠;“迭”从辶(表示行走),表示相互替换的意思,即更迭。“重叠、折叠”不能写成“重迭、折迭”。“迭”在古代是形声字,从辶,失声,但演变到现在,声旁“失”已经不能为“迭”表音了,变成了记号,“迭”也就成了半意符半记号字。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