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个好领导――领导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docVIP

刘邦是个好领导――领导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邦是个好领导――领导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

刘邦是个好领导――领导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分析楚汉战争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独到的用人策略。根据对刘邦、项羽不同的用人标准进行比较,得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进而描述领导岗位的工作职责,构建领导岗位的胜任力模型。最后总结出好领导最重要的资质是:团队协作、分析性思维、充分授权这几方面的能力。为现代社会中领导者、公务员的选拔招聘,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用人标准;性格特征;工作职责;胜任力特征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8(c)-0161-02 一、概述 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卒于公元前195年,字季,即位易名邦,平民出身,好酒及色。他48岁起兵,56岁称帝,短短八年时间,他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宝剑崛起于乱世,最终缔造了巍巍汉朝盛世,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帝王,这样的案例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他利用自己天生的领导才能创造了他辉煌的历史,而他的领导天才在他独到的用人艺术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项籍,生于公元前233年,卒于公元前202年,字羽,贵族出身,力能扛鼎,自立为西楚霸王。他是刘邦最强大的对手,比出身,比力气,比人品,甚至比年纪,刘邦都不如项羽占优势。但是最终项羽却由于在人力资源测评技术上的弱势,落得一个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下场,成为历史上令人扼腕的悲剧英雄。同样是领导者,堂堂一个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西楚霸王最终竟输给一个带有流氓气质的刘邦,其中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刘邦赢就赢在了他独到的用人艺术上。下面,让我们走进那段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历史的余韵中领略秦汉之际那些先人的用人智慧。 二、同样的高歌,不同的用人标准 秦汉之际,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风起云涌的历史将处于那个时代的人物打造成骁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而诸子百家的余韵又赋予他们文学的风骨。在狼烟四起的古战场上,楚霸王用一首《垓下歌》作为他悲剧性的谢幕,而刘邦也用《大风歌》开启了汉朝的巍巍盛世。同样的高歌,却是截然不同的用人标准。 (一)《垓下歌》――楚霸王的“任人唯亲” 在四面楚歌,穷途末路之时,项羽关心的只有美人虞姬和宝马骓,他一心只担忧着所爱之物,放弃了召集谋士商讨突围策略的时机。这首流传千古的《垓下歌》向我们展示了项羽个人的英雄气概,却也恰恰应了韩信对他的评语:“妇人之仁。”他这种对不同人的强烈的态度反差也体现在他的用人策略上:众所周知,作为一个领导者,任人唯亲是大忌。项羽在用人上就犯了这个大忌。他对人、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鸿门宴上放虎归山时是如此:仅仅因为项伯为刘邦做了解释并在鸿门宴上“以身翼蔽沛公”就放弃了范增的建议。大封天下诸侯时是如此:不以功绩封诸侯而以亲疏封诸侯。到了生死关头,还是如此,全凭个人主观喜好和判断。他的这种“任人唯亲”的用人策略,最终把自己推到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可悲的是,直到最后楚霸王还是没能明白自己在人力资源测评上的失误,他对自己失败的总结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二)《大风歌》――刘邦的“任人唯才” 汉十二年十月,刘邦荣归故里,在家乡同父老乡亲喝酒叙旧,酒酣,击筑而唱《大风歌》。衣锦还乡,刘邦念念不忘的还是对人才的渴求,他用一曲《大风歌》为自己的王朝打了个免费广告,邀请各路英雄来归大汉。刘邦用人是不拘一格的。他任人唯才:汉朝的开国元勋,除了张良有贵族背景以外,其他人都是三教九流,来自各个社会阶层:萧何、曹参是县吏,陈平是游士,樊哙是屠户,彭越是强盗,韩信是无业游民。 三、夯实基础――领导者的心胸、眼界 从上段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刘、项两人不同的用人标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截然不同的人才观,在“任人唯才”的人才观的指导下,刘邦十分擅长留住人才、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秦汉之际连年的战火,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影响,使秦汉之际人才的流动率相当高,人才可以频频“跳槽”。但是,许多人才却从强大的项羽麾下转而投向相对弱小的刘邦集团,在刘邦身边凝聚成一个巨大的智囊团。在这个团队中,萧何主管粮草、后勤,张良负责出谋划策,韩信是战无不胜的大将,曹参是情报人员负责人员监控,还有樊哙、窦婴等等。他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为团队目标的实现共同努力。 在“任人唯亲”的人才观的指导下,项羽则是频频失去人才,最终还中了陈平的反间计,气走了集团内唯一有远见的谋士范增,落得一个孤家寡人,四面楚歌的下场。 秦汉之际,是一个崇尚武力的时代,而刘邦对项羽的胜利却是典型的以“智”胜“勇”。比起“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刘邦没有项羽那样的“勇”,即使在他的臣子韩信眼中刘邦也算不上顶尖的“将才”,但韩信说了,刘邦是“善将将”之才。他善于建设团队,正如中国一句古话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