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石油安全的国际政 治经济学分析》当代世界出版社.pdfVIP

《中 国石油安全的国际政 治经济学分析》当代世界出版社.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导  言 本书用 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法研究当今 中国面临的石油安全 问 题 。主要讨论在上游和 中游领域 (即:供应和运输层面 )中国与 境外市场 的互动 以及这个互动过程 中国对外政治关系的发展 。中 国所面临的国际石油竞争局面严峻 ,但不可避免地要去争取 。在 介绍本书之前,有必要讨论中国石油安全的研究视角 。 研究视角 国际能源机构 ( )在 其 年 月 的月度 《石油市场报告》中指 出:中国对全球石油 的需 求 占同年全球需求增长的 并预测 年 中国需求将导致全 球增长的 此后 ,中国在全球石油市场 中的作用 ,继 年 中国成为原油净进 口国之后又一次成为 国际经济和政治分析 的 焦点。《华尔街 日报》 年 月 日的一篇文章道出了美 国经 济和政治界对 中国石油消费增长 的关注 :中国正重塑世界能源政 治经济格局 ;中国在 国际石油市场 的采购使全球原油价格持续走 高 ;中国正 同沙特阿拉伯建立更加紧密 的双边关系 ,其对石油的 需求可能重塑中东地区政治格局。 年 月 日,纽约商品交 易所轻质低硫原油 月份期 货价格每桶上升到 美元。此后,该交易所 年开始原油期 第 2 页 货交易以来 的油价纪录被不断刷新 。全球油价走高 的过程 中, “中国因素 ”(经济增长对 能源消耗 的需求及与之相关 的变量 )被 常常提到是推动价格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休斯顿到伦敦,再 到莫斯科,各家石油公司均在试 图争取中国石油市场的份额 。策 略师们在纷纷揣摩中国作为一个超级石油买家对石油市场、环境 和世界政治的影响。以至于中国的能源 问题专家针对这些议论反 驳认为:“所谓 ‘中国因素 ’是人为炒作 的结果 ”。发展 中国家 的 进步和发展过程 中,“石油 消耗量 的增加是一个 必然趋 势 ”。“而 这些 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对本 国、对地区、对世界 的稳定和繁 荣 ,有 百利而 无 一 害 ”。 与此 同时,中国也在全球寻找可供开 发的油气 田。中国的分析师们更关心的是海外油气资源的可获得 程度 。 前面所提到的有关 中国与全球能源市场互动中的争论,作为 讨论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互动过程 中因果关系的一部分,折 射了一个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界必须探讨的深层次问题:在 中国经 济和社会发展过程 中,获取海外油气资源是必不可少 的选择之 一,如何思考保障和维护中国能源供应安全所必须面对的国际政 治因素 ? 这个 问题之所 以值得研究,是因为从国际能源市场获得油气 供应本身便不是一个纯经济 问题 。一方面 ,与普通商品贸易一 样,国际能源贸易受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整个 国际能源产业链 在随着资本等生产要素寻求跨 国境的优化配置而不断调整 ,一个 国家或地区调整其产业结构 以适应变化的能力和速度的不 同决定 了它在整个产业链 中所得到的收益的不同。通过 以资本和技术为 核心的产业政策的调整可 以适应 国际贸易变化带来的挑战,找到 新的适应途径 。另一方面,与工业产品贸易所不同的是,能源资 ①夏义善 : 《油价暴涨 ,赖不着 中国》, 《环球时报》, 年 月 日,第 第 3 页 源 的蕴藏地和蕴藏量是千百年地质变化 的结果 ,人为因素无法改 变 。天然 因素 的制约削弱 了资本和技术在改变生产环境和资源贸 易流 向方面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