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重庆市政府“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重庆邮电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村庄法人自治论
陈纯柱著
重庆出版社
前 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中各种问题
的核心。毛泽东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洞察这一国情,在
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邓小平领导
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又是从农村开始,然后向城市推进,又取得了巨
大的成功。这些年来,随着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使农民在经济上有了独立经营和管理的权利,伴随着农
民经济上的独立而逐渐衍生的政治要求,在中国农村社区管理出
现真空的条件下,民主和自治的价值取向就成为村民们的必然选
择。中国农村出现的村民自治这一由农民自己创造的伟大实践,以
巨大浪潮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和法治模式,它在民主法制
问题上又以独特的方式开拓着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新道路。作为
一个从事法学理论和政治理论的研究者,不得不以巨大的责任感
去关注这一重大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关注这一20世纪末至21
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伟大革命。
村民自治的实践,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年 月通过
1982 12
的新宪法,正式确定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 ·
员
前 言
的法律地位。新宪法第 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设
111
立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宪法的这
一规定,虽然是一个条款的内容,也没有明确提出“村民自治”,但
这种以大法的形式确认农村村民的自治方式,实际上就确认了村
民有自主决策和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
将村民自治纳入法制的轨道,以法律制度规范和保障村民自
治的运行和发展,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划时代意义。但是,尽管
宪法对中国农民这一伟大实践作了重要的确认,但其规定显得过
于原则和抽象。农村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必然要求进一步对农村村
民委员会的地位、职能以及农民在农村中的自治方式等重大问题
作出更加明确的回答,对村民委员会的活动方式和实践中的多种
关系制定更加具体的规范和给予具体的程序指导。于是,从1984
年起,我国开始了关于村民自治的专门立法。国家民政部在我国很
多省市农村建立村民委员会的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于
年 月拿出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的初稿,国务院常务会
1985 8
议对《条例》初稿进行了审议,后来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年 月又列入了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进行审议。鉴于村民
1987 3
自治问题是涉及全国八亿多农民的大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
法律委员会建议将此《条例》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
织法》。此次会议原则上通过了这部法律。 年 月,全国人大
1987 11
常委会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从法制的角度对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更加明确的定位,
认为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
组织。”该法共分21条,对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职权范围、组
织设置、选举原则、届期、村民会议、工作制度、村民小组、村规民约
等都作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该法确立了以下几个重要原则:一是
村民自治的原则。即由村民自己组织起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
我服务,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务;二是直接民主原则。即由村民直接
· ·
2
前 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