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品质与生产管理前言现己进入活用品质知识第15个主题当中小.DOC
品質與生產管理
一、前言
現己進入活用品質知識第15個主題,當中小企業開始推行品質工作時,首先面對的是〝品質與生產的衝突〞,自然就開始要求〝生產品質〞(或稱〝製程品質〞),然而它是受到品質觀念、組織文化、幹部員工、方法設備等的影響,因生產較強調效率、速度,而忽略〝做對事〞和〝做好事〞的品質,所以從幹部的品質觀念開始,如何要求質的改變,本文同前先列出企業常見生產品質的問題和盲點,再列出如何做好生產管理,品質及產量可兼得,此皆為筆者工作心得,內含許多經驗哲理,歡迎各界参考指教! 二、企業常見問題和盲點:
1.綱紀不張,亂源之始 綱紀指生產紀律要求,如果工作場所像一堆垃圾場,有誰相信會做出好產品,因此現場管理是基本要求,要能持續做好就需要嚴謹的紀律,如 (1)廠房外觀潔淨、明亮 (2)內部動線分明、整齊一致 (3)員工服裝整潔、有精神 (4)材料、工具、冶具皆有定位 (5)機器、設備運轉順暢 (6)工作現場整齊、清潔 (7)現場呈現規律性無突發性雜音 (8)現場未見雜物、食物、飲料 (9)物流順暢,轉接順利 (10)未見製程堆積大量在製品,以上若能持續維持,產品的製造工藝(Workmanship)自然就令人滿意,反之,在一個髒亂、昏暗環境及設備時斷時續,員工無精打釆情況下,任何生產問題(含安全)都有可能發生,而且層出不窮,其原點為〝生產紀律渙散〞,乃是亂源之始,生產品質、產品品質一定做不好!
?
2.用生產來克服設計問題,徒勞無功 當開發時程受到擠壓,設計問題尚未解決,就會要求上線生產,並要求生產作業者〝小心作業〞或〝小心檢驗〞,挑出好的產品先行上市,這是完全錯誤的觀念,因為設計問題無法用生產性去克服,只有把負面效應擴大(因材質多、機器多、人員多,動用資源大,損失就更大!),內耗增加後又得不到客戶肯定(因仍然有設計問題在客戶端出現),最後產品被判出局,後悔也無法挽回事實,這種兩頭皆空的問題出在自己沒有正確的品質觀念,觀念偏差,決策失誤(用生產來克服設計問題)所致!其實要了解產品是否有設計問題很容易,除了各階段的產品驗證報告外,〝試產良率〞是很好的觀察指標,根據經驗若試產良率為正常大量生產良率的9成,表示試產已近成熟,只剩量產學習熟練度問題,若只有7成以下,表示尚有許多負面干擾因素,且含設計問題,因此通常研判試產是否合格可以大量生產的参考點是〝量產良率的8成〞以上,更嚴謹的說法是〝量產時不容許有一個真因不明的設計問題〞,產品經理或開發專案負責人必須嚴守此〝臨界點〞,若試產良率足夠方可量產,若不足,則應檢討改進後再行試產,請勿期望用生產來克服設計問題,不但徒勞無功,也可能全盤皆輸!
?
3.零件問題,束手無策 前述若〝製程問題〞是生產品質不佳,為生產單位的責任,若〝設計品質〞則為設計單位的責任,因生產和設計單位都是自己公司的人,好溝通且處理速度也快,但若發現為〝零件問題〞是供應商的責任,不同地點又不同公司,思維觀念有很大差異,兩公司只靠合約維持關係,因此碰到零件問題就束手無策,最後以〝不良零件交換〞結案,量產持續交貨,供應商依然故我不見改善,對我方造成不預期困擾,除內耗增加生產成本外,亦有可能造成客戶糾紛或訂單流失,因生產單位是零件的使用者,就要求零件驗收單位要設法攔下不良零件,但進料驗收單位人力限制不可能全檢,當然採取抽檢就存有抽樣風險(把不好的批當成好的判驗收合格),所以生產單位還是經常會收到不預期的零件品質重大事件,雖然再度要求進料驗收強調注意,其結果仍然一樣,尤其零件不良率在1000PPM(即0.1%)以下,且不良對成品又很嚴重時(含零件可靠度問題),幾乎束手無策!因不良率極低(1000PPM以下)一般抽樣找不到問題,若自我提高樣本數則驗收成本太高,偶有發現不良品而拒收,大部份的情形是另一種誤判(好批判成壞批,錯殺也),這是組織結構及方法的限制,應先打破現有處理思維,才有機會跳脫困境,打開觀念束縛開始,如進料免檢,另有取代方案,你能接受嗎?!
?
4.出貨優先的文化 通常中小企業較強調價格和彈性,即有價格優勢搶單,接下來就是彈性生產快速出貨,營收才是營運核心,此出貨優先的文化若已成形,相對也限制了公司持續成長,因為客戶也有高低層級,愈低下客戶愈重視價格而忽視品質,相對每張訂單量也愈少,愈高級客戶愈重視品質和服務,且同意合理利潤空間,每張訂單量也愈多,若企業欲持續成長,自然需符合較高等級客戶的要求,就不能強調速度(即出貨優先),逐漸就要調整強調品質,相對也有較大的利潤空間,假使出貨優先文化己成,就失去可調整機會,也限制了業務成長,如(1)品質單位並沒有要求停止出貨的授權 (2)當生產和品保單位對產品品質判定有爭論時,向上級廠長反應,總是以出貨大局為重之下做結論 (3)當出貨批被品保單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