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凝固自然 艺术中绿色记忆
凝固自然 艺术中绿色记忆自然和艺术的关系不言自明。自然衍生艺术,艺术家则从周遭的环境中吸取养分,滋养自己的创意和行动。这一次,本刊特别邀来著名综合艺术策划人翁菱,为我们讲述她眼中艺术与自然最和谐的相处方式。
作为艺术和环保结合的见证人,翁菱同时也成为了最忠实的记录者。她策划了许多和自然相关的艺术展览,同时也为环保的理念搭建了一个艺术平台。艺术家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在作品中得到了延续的生命。树木、水滴、鸟兽#8943;#8943;被凝固在方寸间,成为了艺术家独有的『绿色记忆』。
徐冰独立艺术家,中央美院副院长。曾在美国华盛顿沙可乐国家美术馆、纽约新美术馆、布朗士美术馆、西班牙米罗基金会美术馆、捷克国家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曾被邀请参加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芬兰、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的重要联展。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
徐冰的《木#8226;林#8226;森计划》,并非传统概念与样式上的艺术作品,而是突破了当代艺术的桎梏,用“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的多角度思维方式,加入徐冰本身的艺术思考,综合得出的艺术再造模式。他将环保和经济循环直接切入作品中,以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关注环境和人类的关系,体现出他对于艺术创作的核心――艺术与生活、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些最本质命题的反省和认识。
《木#8226;林#8226;森计划》
2009年11月
深圳 何香凝美术馆
《木#8226;林#8226;森计划》是徐冰为集资恢复肯尼亚森林绿化而设置的一套自动循环系统。徐冰通过教授少年儿童绘画树木的方法,利用当今网络科技的拍卖、购物、转账、空中教学等功能,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孩子们在纸上画的树,变为真的树而生长在肯尼亚的土地上的理想;使部分资金从富裕地区不间断地流向相对贫困的肯尼亚,为恢复肯尼亚的植树造林提供资金。同时,在所有参与此项目运转的人们都获得利益的原则下,使他们为恢复肯尼亚的森林做出不同的贡献,并使该计划得以循环往复。
《凤凰吊装展示》
2010年3月
北京 今日美术馆
《凤凰》的制作材料取自北京建筑场馆建设过程中的建筑废料,包括了建材、建筑工程设备、劳动工具、民工生活用品等众多现场材料。两只由低廉废弃的建筑排泄物把自已打扮得既凶悍又华丽的凤凰,如同中国人集体情感和愿望的写照,同时也将环保课题再度亮于人前。值得一提的是,《凤凰》在两年来社会、经济等其它社会变故影响下,曾几度暂停。后来台湾收藏家林百里先生慧眼识珠,鼎力相助,使得《凤凰》制作涅重生。《凤凰》制作的过程伴随着中国这两年的经历和事件,使得作品的现实性和中国的发展经历产生了直接和隐喻的双重关系。
林璎林璎(Maya Lin),林徽因的侄女,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在当今国际建筑界享有极高声誉。她还在耶鲁大学就读时,就因设计美国越战纪念碑而蜚声海外。之后二十多年里,林璎设计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曾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100位美国人》与《50位美国未来的领袖》;被美国《亚裔杂志》选为过去10年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百名亚裔人士之一;2005年入选美国妇女名人堂。
林璎最响亮的作品,要数她在华盛顿的美国越战纪念碑。近几年来,她更专注于对自然的保护,致力于唤醒人们对当前生物多样性和物种栖息地消亡的认识。对于环境和野生动物的热爱,让如今的林璎,脱离了艺术家身份的束缚,成为一个真正的环保狂热分子。她的建筑设计、视觉艺术和社会活动,都成为她保护自然的手段。环保不仅仅是她的爱好,更是她的热情,她的事业,她的生命所在。
《什么正在消逝》
2009年9月
北京 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
《什么正在消逝》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艺术项目,由全球的不同地区,通过不同的媒介,运用声音、影像、雕塑等创作手段共同实现。作品由引发人们关注正濒临灭绝的物种作为起点,不仅让人们关注已灭绝的物种,还有那些人们甚至没有察觉已经在消逝的东西,包括夜空中闪烁的星斗,奔向海洋的河流,动物迁徙的通道,以及后院中鸣唱的小鸟。
保罗#8226;索莱里保罗#8226;索莱里,意大利裔美国籍建筑师,致力于解决因现代城市的存在而引发的生态与社会问题,被誉为『生态建筑之父』。在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索莱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他关于《生态建筑》(arcology)富有开创性的哲学性著述,仍持续不断地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他曾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优秀设计奖(1963)和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2000)。2006年,索莱里被授予库帕-休伊特国家设计终身成就奖。
自上世纪60年代起,索莱里就进行着伟大的创想和实践:打造一座自给自足的绿色城市,一个可以实现的
文档评论(0)